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篇:关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关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高二开学伊始,我在我所执教的班级进行了随笔化写作教学训练,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这种写作方式比较感兴趣,也修改出了比较成功的高考同题作文.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其次,考场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修改这个环节在这堂课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时要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再者,对学生尊重与赞美,我认为这也是写作课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在写作课上多说好话,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才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品尝言语创作的乐趣。比如我夸奖甲同学《哥哥的婚礼》视角独特,我表扬乙同学《故乡的小河》有忧民意识,赞叹丙同学《家乡的冬枣林》描写生动。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的表扬越是真心实意、大张旗鼓。在平时对随笔的批阅过程中,我也常常会给学生留下或是一段鼓励性很强的评语,或是几句肯定、称颂的“溢美之词”。学生的随笔是随心所欲的,有时他们会向你倾吐秘密,有时也会发发牢骚甚至持有偏激错误的看法,这种情况下更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第二篇:随笔化写作教学案例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我的一堂随笔成文课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要求以“见证”为题,见到这个题目,我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端午节放假期间很多同学的随笔。同学们写了故乡的风物,或小山,或小河,或老屋,或枣林„„写出了故乡几十年来的风雨变迁,表现了对家园的眷恋热爱之情。我想,这类随笔完全可以应用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于是,我设计了一堂随笔成文课: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我首先由今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导入本课,然后要求大家根据考场作文的要求,从前段时间的假期随笔中搜寻、选取合适的随笔,以应用到这个作文题目中。同学们有的沉思,有的拿出自己的随笔集子翻阅着。几分钟之后陈星旺同学首先出示了他的一篇名为《老房子》的心情随笔,以其中一段为例:一座不高的平房,两扇黑色的门板无力的站在那里。那种木格的窗户已不多见,糊窗的白纸似乎早就破了,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窗里面贴了一幅剪纸,在我们村里,剪纸更不多见,那剪纸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可见贴在里面的年头不短了。院子里,一棵很粗的枣树,树皮发黑,皴裂得很厉害,树下全是草,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疑心陶渊明是否就住在里面,或引觞自酌或矫首遐观。再看周围,我发现这间老房子与周围极不和谐,四周都是高高的院墙围绕起来的高大敞亮的砖瓦房。看着老房,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再看看砖瓦房,墙上粉刷着“走小康之路,除陈规陋习”的标语,我的心似乎又敞亮起来。陈星旺同学认为他的随笔适用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那么该如何使之契合这个题目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先是沉思,然后窃窃私语,最后竞相发言。我对同学们的发言整合了一下,选取合适的随笔之后,将随笔化成考场作文离不开以下两点:首先要从立意上考虑,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对随笔进行取舍、增删.老屋见证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这些需要增;而对陶渊明的描述尽可删去,因为这些描述与主题无关。其

是丹****ni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