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8万字
约55页
0
4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x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第一篇: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掌握“之而其为以于”的常见用法。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言虚词“之而其为以于”使用频率高,是武汉考纲要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二、考点阐述:首先让我们看2010年武汉中考题: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1.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其为以于”的意义和用法2.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3.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4.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三、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其”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学生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故时有物外之趣。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渔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学生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泉香而酒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日出而林霏开呼尔而与之朝而往,暮而归面山而居人不知而不愠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屠大署,恐前后受2其敌(《狼》)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学生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舍其文轩望其旗靡不可知其源增其旧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西南诸峰其喜洋洋者矣五、完成《能力训练》相应题目第二课时一、复习常用虚词“以、于、为”以教师讲析(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档大小:4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