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第一篇: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展劳务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转移就业而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全省劳务经济最发达市之一为目标,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快小康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劳务输出71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劳务总收入43亿元。劳务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GDP324.2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3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口31万人,其中通过劳务转移就业24万人,占77%,劳务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就业最主要的渠道;2002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32.7亿元,人均859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此外,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也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一、我市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1、劳务输出型经济生机勃勃。与过去相比,我市劳务输出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明显提升,呈现出常年型、劳技型、簇群型和组织型的特点。据统计,全市季节性、临时性务工人员比重逐年下降,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70%。劳务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有7万多人,占12%,大多数人具有一技之长,许多打工者由劳工型转变为劳技型。安仁县牌楼乡农民有800多人在广州从事玻璃工艺生产,其中有100多名进入白领阶层,年收入均在10万以上。劳务人员8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依地域和行业呈簇群发展之势,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嘉禾县在东莞务工人员7万多人,在当地的货运市场、轮胎市场、废品回收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去年全市新增输出人员有1/3以上是由劳动部门或相关机构组织输出的。2、“回流”创业型经济迅速扩张。近几年来,与“打工潮”交相辉映的是“创业潮”的兴起。全市返乡创业人员已达5万余人,创办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00多个,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嘉禾县是全国21个返乡创业试点县之一,该县把引导劳务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建设经济强县的重头戏来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9800多家,年产值9.8亿元,占全县GDP的一半。省人大代表、返乡创业人员周秀娟创办的嘉禾顺利锻压工具有限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流动资金38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税金20多万元,安置就业人员300多人。3、国际劳务出口迈出实质性步伐。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拓展国外劳务市场。2003年累计向境外出口劳务790余人,劳务收入180万美元。郴电国际、郴建集团、郴工集团等企业和嘉禾、临武县积极组织劳务出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3月,郴电国际一次性出口技术劳务15人,工期6个月,承担印度乌鲁米电站安装工程,合同总金额160万美元,标志着我市水电系统技术劳务出口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郴建集团与南非谢氏集团合资兴建高档住宅、与青岛南非办事处合资兴办中国商品大型超市等项目也已运作动工,带动劳务出口10多人。二、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做法一是摆正位子。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意见》,将发展劳务经济列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事项,设立了“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目标管理奖”,在全市开展创建“劳务经济最发达县(市、区)”和“就业最充分社区(乡镇)”活动,为我市劳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疏通路子。我们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带动作用和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的作用,为扩大劳务输出疏通了三条绿色通道。首先,政府引导输出。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党政负责同志挂帅的劳务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在劳务人员比较集中的东莞、深圳、广州、江门、清远等地区,设立了专门的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市政府驻东莞办事处现有工作人员7人,他们为在东莞的45万郴州藉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劳务纠纷调解以及返乡交通等服务,被誉为“打工仔的娘家”。嘉禾、临武县还在东莞设立了流动人口党委、党支部。春节前后,许多地方专门组织车辆去务工地接送劳务人员,并通过联谊会、恳谈会和登门走访等形式慰问劳务输出人员,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其次,中介服务输出。市劳动力市场、市人才交流中心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了劳务信息计算机网络和人才资源库。同时,与广东、深圳等省市的10多个县市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动就业信息网,准确及时地传递各种劳务信息。再次,教育培训输出。完善了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术学院、湘南技校为龙头,各类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为主体,县(市、区)就业培训基地为骨架的就业培训网络,建立了涉外劳务培训基地。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和就业培训机构共48

努力****凌芹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