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2月23日)校长周绪红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学校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要事。“大”在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质量和水平关乎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能否实现;“要”在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主要标志,影响着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近两天来,大家听取了王寒松书记的致辞、李恒滨副书记关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报告、郑晓静副校长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报告,以及研究生院负责人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若干意见的说明和学院代表典型发言,听取了各分组讨论情况的汇报。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在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着眼未来,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质量为重。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一论断把质量问题提到了关系高等教育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国家、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已成为高校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质量优先、追求卓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根本所在。研究生培养是国家和社会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力量的重要依托,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是我校的基本办学格局。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和改革,招生规模稳步增加,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持续增长,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生源和导师队伍类型、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整体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深受好评的高层次人才,有力提升了学校声誉。但是,我校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培养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培养环境有待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发展等等。面对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系统思考,勇于实践,形成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目标,切实抓出成效。第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声誉和成效是通过长期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建立起来的,而败坏往往就在数年之间。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各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建设、制定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要倡导精英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相结合。要把这些思想、理念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第二,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我们要注重理顺学校、学院、学科的关系,保证学术权力全程、全面地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思想教育融于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要进一步突出科研导向,建立动态的奖助学金体系,充分发挥招生指标分配、导师经费配套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引导激励作用,着力实现优秀导师、拔尖学生、优质资源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接轨,进一步夯实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四是要继续推进萃英学院、隆基班、基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善生源质量,进一步巩固我校基础研究的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站在国际前沿的创新拔尖人才。总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是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结构调整机制、资源调控机制和资助项目竞争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明确各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过程

猫巷****晓容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