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篇:地方课程教案思南民俗风情“船工号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思南土家船工号子的种类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过程与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以及老师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土家人的自豪感计划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土家的船工号子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什么是船工号子?二、大概了解1、在众多的劳动号子中,思南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它具有云贵高原粗犷质朴的山味。2、乌江奔腾于武陵山脉、大娄山之间,气势磅礴,峡滩蹱接。两岸奇山对峙,江中礁石嶙峋,波涛汹涌,素有“天险”之称。思南山城位于乌江中游,乌江开发较早,历代船工用辛酸血泪,甚至生命创造了乌江船工号子。3、传说中讲到:鲁班发明了船,其徒弟赵巧用手划着船来到滩多浪激的乌江,船无法前进,他折下树枝代手,才发明了船桨。看到江岸牧童牵牛的情景,赵巧便叫弟子上岸,仿照牧童拉牛的姿势拉船。弟子劳累不堪,边拉纤边哭诉,这劳动中的哭诉,便是最早的乌江号子。可以想象古代乌江上的土家先民们,赤身裸体,艰难地摇着木桨,或者吃力地背负着沉重的纤绳,长年累月地在乌江狭窄的古纤道上爬行,头顶着悬崖绝壁,面朝惊涛骇浪,为了调节劳动的呼吸和动作而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后来才逐渐有了简明的词句。这种呼喊能使寂寞的环境变得气氛热烈,繁重的劳动稍能忍受,而且利用呼喊的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提高劳动效率。再后来发现这些呼喊还能抒发思想感情,消除心中壁垒,于是无不述其事、歌其情。这种呼喊,历代相传,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至今日仍在乌江船工中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三、了解船工号子的调号1、乌江船工号子以号令式为主,这与乌江滩多浪急、江水汹涌的特点有很大关系。2、乌江两岸历来有“滩连滩,十船九打烂”的说法。当船工撑着木船穿过九湾十八滩时,常要呼喊《齐头号》、《急号》、《盘滩号》、《平摊号》、《横艄号》、《拖杠号》、《出艄号》和《提缆号》等几十种号子,其唱腔特点是高亢、粗犷、质朴,犹如江涛出峡,气势磅礴,千回百转,呈现出回环往复、咏叹再三的韵味,表现了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和火热的劳动场面。3、在险滩恶浪处,为了统一步调、协调动作、避免窝工,领头人唱的就是号令,呼起则进,呼停则止;呼骤则疾,呼缓则徐。行止快慢,全凭号子指挥,气氛热烈紧张。这时,船工们唱起《盘滩号》、《急号》、《撑篙号》等。这些号子一般没有歌词,而以衬词为主。四、总结第二篇: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四(3)班江余柳2013.10.22一、古老的云南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们云南有“恐龙之乡”的美称。2、让学生知道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了解云南的历史知识。3、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云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知道云南有很多美称,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2、了解云南古老的文化。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作为一个云南人,你觉得咱们云南人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学生交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云南的过去。二、新课教学1、恐龙的乐园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第2、3、4页,了解恐龙的过去及它的活化石,从而对恐龙产生兴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学生读课文第4、5、6、页,了解人类的起源地有哪一些,知道人的进化过程。说一说元谋人与北京人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交流。3、教师读,学生听。云南有哪些辉煌的古文化?学生自读在课本上画出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4、通过视屏让学生看看丝绸之路,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学生自读这部分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三、完成课后思考题1、云南还出土过哪些珍贵的文物?2、南方丝绸之路包括那几条古道?第三篇:地方课程教案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2.18晏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25一、阅读人物剪影。1、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欣赏晏子《晏子春秋》,体会晏子的性格特点。3、教师讲解。4、同学们说说自己对晏子的看法或评价。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晏子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晏子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晏子春秋》3、了解杜甫草堂。4、查阅资料,了解晏子诗歌的主要特点。四、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第二课时3.4一、导入新课二、齐读课文。三、学习晏子的名言。1、生自己读晏子的名言,借助译文理解意思。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3、熟练朗读晏子的名言,试着背诵。4、为能背诵晏子名言的同学画星星。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晏子的故事。五、课堂小结。教学后记:课堂上,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对晏子使楚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了解了晏子的优秀品质,学习了他为人处世的道理。2.26孔融教学目标:使学生了

飞舟****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