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4万字
约40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docx

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

第一篇: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任正非互联网思维一时热了起来,甚至有人说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他离互联网有多远。传统企业大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力,我们不得不说真真能够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当然,传统企业也不可盲目改变。华为总裁任正非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互联网思维一时热了起来,甚至有人说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他离互联网有多远。传统企业大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力,我们不得不说真真能够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当然,传统企业也不可盲目改变。华为总裁任正非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新旧年交汇之际,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探讨的问题只有一个:华为这种年营收已经达到385亿美元的传统电信设备巨头,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对此,任正非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保持冷静,拥抱变革。华为窘境尽管华为的营收和利润依旧令人嫉羡,但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华为正深陷发展窘境。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和小米之间的对比。华为是一家成立25年的企业,小米是刚刚成立3年的手机公司。2013年,小米的出货量仅是华为出货量的36%,收入却是华为的60%,利润是华为的200%,净利润率是华为的35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华为手机虽然在销量上超过了小米手机,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机会的业务已经被后来者给追上了。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这样的战略失误可以被“创新者的窘境”所解释:颠覆性创新往往最早出现在大公司,但常要为主营业务的增长让路,结果扼杀了在非主营业务上大放光芒的机会。目前,华为收入来源于三大事业部:运营商设备事业部、企业设备部以及终端消费者事业部。前两个事业部面对企业客户,收入分别占华为收入总比的73%和5%,第三个事业部面对终端消费者,主营业务是手机,收入占比22%。华为把所有资源铺到主营业务上去。有市场人士据此估算,华为手机业务收入已经是主营业务的1/4左右,增长率是主营业务的2到3倍,表明这个业务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主业。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年度致辞中总结的2013年华为八点成绩,智能手机仅仅被排在最后,只是“在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华为对这一可能成为新兴主业的业务并不太重视。但让华为无法忽视的是,运营商设备市场几近封顶,华为已经不可能再靠这一业务获得高增长。华为2011-13年间的主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6.6%、4.1%,如果按负责华为手机业务的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微博透露的手机业务增长18%计算,2013年华为主业增长仅仅有2.5%。因为多重原因,华为无法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使华为错失了全球最大的运营商设备市场;另外,受到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冲击,运营商正在迅速地空心化、管道化,盈利点从语音变成数据,短信和电话这些收入来源都正在枯竭。更为重要的是,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市场,近十年行业规模一直徘徊在1200亿美元左右。目前华为几乎已是行业老大,市场占比达到大约30%,可供挖掘的潜在空间已所剩无几。对于目前的形式,外界普遍认为华为应住机遇,转向2C市场。但也有分析认为,即便华为转型,前景也难言乐观。2011年华为提出未来若干年收入要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公司。要达到这一目标,华为每年需要保持20%的增长。在主营业务放缓的情况下,手机业务不得不多快好省地追求收入与利润。余承东微博提到2013年华为手机业务“盈利明显改进”、“年度贡献利润超额完成目标”。但尽管如此,华为的手机业务和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在盈利能力上仍有这巨大的差距。拥抱变革在移动互联的大变革时代,唱衰华为似乎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只是,在得出“廉颇已老,华为已死”的结论之前,唱衰华为和任正非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任正非并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和华为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变革者。任正非在“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的内部文章,指明了变革的方向,并提出了面对变革华为应该如何应对。首先,任正非告诫华为同仁少安勿躁,不要让“冲动”这个魔鬼把公司带入歧途。在全民热炒“互联网思维”的时候,任正非极其冷静的给华为管理层浇上一盆冷水,建议大家少安勿躁,大话少说、行动为要。进入互联网只不过是华为业务转型的冰山一角。其次,任正非强调,变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与美国在创新环境上有着本质性差距。在一块贫瘠的土壤环境中,还不能够一步到位地向苹果和谷歌看齐,依然需要在聚焦客户需求的应用级创新上积蓄力量。超越是必须完成的事业,但现实是采取最有效的策略来缩小差距,为未来的超越赢得机会。其三,拥抱变革,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