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docx / 文档详情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7万字
约62页
0
5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docx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

第一篇:孔子姓氏论文三篇孔子的父亲姓什么?——古人姓名杂谈如果有人问你:“孔子的父亲姓什么?”你一定会说:“当然姓孔了”。恭喜你,答对了!可是,看古书上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看不出他姓孔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先秦时期,并非人人有“姓”的,有“姓”的都是贵族。那时的所谓“百姓”,决不是后世所说的普通劳动人民,而是指的贵族阶层。普通劳动者或下层人民,都是有名无姓。在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些平民出身的专业人士,称呼时一般是在名字前面冠以职业身份。例如:“弈秋”,就是那个叫“秋”的棋手;“优旃”,就是那个叫“旃”的优伶(演艺人员)。也有的“名”外还有“字”,如“公输般”,就是一位名叫“般”字是“公输”的木匠。他没有姓,但因为是鲁国人,所以又称为“鲁般”或“鲁班”。孔子出身贵族,当然是有姓的,用后世的话说,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他的父亲自然也该姓“孔”。事实就是这样,孔子的父亲姓“孔”名“纥”字“叔梁”。严格讲来,“孔”也不是孔家的姓,而是他家的“氏”。《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避华氏之乱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后来姓氏合一,就可以说孔子(当然还有他的父亲)“姓孔”了。这下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古书上不称孔子的父亲为“孔纥”,而称他为“叔梁纥”呢?这是因为,那时候姓(或氏)、名、字俱全的人称呼时的排序和后世是不一样的。后世的顺序,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姓“刘”名“桢”字“公干”,就连称为“刘桢公干”;又如“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可连称为“岳飞鹏举”。先秦时这三者的顺序却是姓(或氏)-字-名,如《崤之战》里的秦国将军、百里奚之子为百里(姓)孟明(字)视(名)。或者干脆把姓给省略了,径直称为“孟明视”。孔子的父亲就是这样,“字”在“名”前,而省略了“姓”,成了“叔梁纥”了。顺便说一下,古人的“名”与“字”之间都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姓“屈”名“平”字“原”,“原”者,“高平之地”也。还有不少同时标识着排行。孔丘,字“仲尼”,“尼”是曲阜附近的一座小山,和“丘”义近。“仲”,说明他在家排行第二。所以,批林批孔时的一句口号就是“打倒孔老二”。以此推论,孔子的父亲在兄弟排行中是比较小的,因为字里有“叔”字。按照古人伯仲叔季的排行习惯,他在兄弟排行中最大是老三。弗父何、正考父与孔父嘉被称作“仁人”的微子,当上了平叛后的宋国国君,以殷朝贵族的身份,替周朝统治着居住在东方的殷代遗民,宋国在当时又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公国。因此孔子及孔氏子孙便极力说自己是微子之后。其实,微子只有一个儿子,微子启死时,他的儿子早就死了。周朝封的宋国,实际上是由微子的弟弟仲思衍传下来的。《孔子世家谱·纂要》记载:“至微子启,封宋上公,奉商祀。启子早亡。舍孙立其弟衍,即微仲也。”《史记集解》引《礼记》说:“微子舍其孙?而立衍也。”郑玄注释说:“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可知微子之王位为其弟继承,是按照殷人兄终弟及之俗。仲思衍之后,先后是宋公稽、丁公申、公共。公共去世后,宋国发生了一次政变,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记载,这次政变的情况是:公共死后,由他的弟弟炀公熙继位。公之子鲋祀杀死炀公而自立,并说:“我当立。”这就是厉公。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共还有一子叫弗父何,并且年长于鲋祀。这位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先公之一。《孔子家语》以后的典籍千篇一律地认为,弗父何为长子,应当继位,而弗父何不接受,把君位让给鲋祀,自己则甘愿做宋国的卿大夫。近人有的著作也说:“弗父何,宋闵公的儿子,厉公的长兄,他本应做宋君的。没有做,便让位给他弟弟。”(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五章)但从鲋祀自称“我当立”来看,弗父何很有可能是庶子,而鲋祀是嫡子。因为在那时,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君位的。但无论如何,鲋祀即位,弗父何是做到了卿这样一个位置的。这样,他就成为孔子先公中第一个宋卿,孔子先公的贵族身份也就由此从公降到卿了。弗父何以后,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先后继承父爵为宋卿。其中以正考父政绩最为显著。关于正考父,《左传》昭公七年九月记载他“历佐戴、武、宣三公”,是三朝元老,不但从不奢侈骄傲,反而越发谦逊俭朴。《左传》昭公七年又记载他曾在家庙的鼎上作过如下的铭文:“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餤。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当他每次接受任命和提升职位时,都是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继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时也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走,然而谁也不会侮慢他。他用这鼎1煮餤和粥,聊以充饥而已。这反映了他为人谦恭节俭的品质。另外据《毛诗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

文档大小:5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