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问与智慧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学问与智慧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8万字
约34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问与智慧精编.docx

学问与智慧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问与智慧

第一篇: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罗家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2、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本文主旨、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教学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3、品评优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纸上谈兵(只有学问,没有智慧)庖丁解牛(只有智慧,没有学问)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既有学问,又有智慧)(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2、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3、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4、语言积累。三、作者简介: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四、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句子。(1)讨论并归纳: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句子: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探骊得珠犀锐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五、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六、深入分析:1、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象而又典型的。2、研读第二部分:(1)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学问与智慧精编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