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小班健康优秀教案《拖拉玩具真好玩》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优秀教案《拖拉玩具真好玩》及教学反思《小班健康优秀教案《拖拉玩具真好玩》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的:1.体验身体运动及自由想像的乐趣。2.发展手部及腿部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准备:1.利用大可乐瓶制成的拖拉玩具人手一件(瓶内装有少许豆子,瓶口系一根80厘米长的绳子)。2.用木制线轴、保鲜膜芯、卫生纸芯、易拉罐、大透明胶带芯制成的拖拉玩具若干,上系较长的绳子。另备装有少量水的可乐瓶拖拉玩具若干。3.一块较大的、安全的户外场地。4.每人自带一辆玩具汽车。过程:一、引导幼儿玩可乐瓶玩具。1.幼儿手拿拖拉玩具,来到活动场地。2.今天我们每人都有一只瓶子,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还会跟着你跑,跟着你走。不信,你们拉着玩玩看!3.请幼儿自由寻找空地玩拖拉玩具,感受运动的快乐。鼓励幼儿边玩边跟拖拉玩具“对话”,如“快来追我”“我们去旅行吧”等。4.引导幼儿想出其他办法玩这种玩具。“屈,老师.教,案,网”如模仿钓鱼动作(让可乐瓶直立在地,手持绳子一端上提)、模仿洗衣及搓面团动作(将瓶子横卧在地,两手搓动可乐瓶,嘴里发出“哼哟哼哟”的声音)、模仿放鞭炮动作等。鼓励幼儿大胆想像,注意安全。二、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其他拖拉玩具。1.请幼儿自由选玩其他拖拉玩具,体验它们与可乐瓶玩具有什么不同。2.建议幼儿互换玩具,体验不同的感受。如:有的重(如装水的可乐瓶),有的轻;有的会滚动(如木制线轴),有的不会滚动;有的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不会,等等。三、游戏:倒车请注意。1.请每个幼儿将拖拉玩具的拉线一端与玩具汽车的尾部相连,边说“倒车请注意”,边把长绳子回绕到卷轴上(如图)。2.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比比谁先把车子倒回“车库”。教学反思:这个活动幼儿对汽车有切身的感受体验,他们在乘车和玩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幼儿乐意参与,表现在活动中,幼儿的想像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形成相互学习的态度以及自我表现的意识.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积极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创设了宽松的人人都能表现的大舞台。小班健康优秀教案《拖拉玩具真好玩》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91字。第二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拖拉玩具真好玩》拖拉玩具真好玩拖拉玩具真好玩一、目的1、体验身体运动及自由想象的乐趣。2、发展受部及腿部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二、准备1、利用大可乐瓶制作成的拖拉玩具人手一件(瓶内装有少许豆子,瓶口系一根80厘米长的绳子)。2、用木制线轴、保鲜膜芯、卫生纸芯、易拉罐、大透明胶带芯制成的拖拉玩具若干,上系较长的绳子。另备装有少量水的可乐瓶拖拉玩具若干。3、一块较大的、安全的户外场地。4、每人自带一辆玩具汽车。三、过程1、引导幼儿玩可乐瓶玩具。(1)、幼儿手拿拖拉玩具,来到活动场地。(2)、今天我们每人都有一只瓶子,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还会跟着你跑,跟着你走。不信,你们拉着玩玩看!(3)、请幼儿自由寻找空地玩拖拉玩具,感受运动的快乐。鼓励幼儿边玩边跟拖拉玩具“对话”,如:快来追我!我们去旅行吧!等等。(4)、引导幼儿想出其他办法玩这种玩具。如:模仿钓鱼动作(让可乐瓶直立在地,手持绳子一端上提)、模仿洗衣动作及搓面团动作(将绳子横卧在地,两手搓动可乐瓶,嘴里发出“哼唷哼唷”的声音)、模仿放鞭炮动作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注意安全。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其他拖拉玩具。(1)、请幼儿自由选玩其他拖拉玩具,体验它们与可乐瓶玩具有什么不同。(2)、建议幼儿呼唤玩具,体验不同的感受。如:有的重(装水的可乐瓶)、有的轻;有的会滚动(木制线轴的)、有的不会滚动;有的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不会等等。3、游戏:倒车请注意。(1)、请每个幼儿将拖拉玩具的拉线一端与玩具汽车的尾部相连,边说“倒车请注意”,边把长绳子回绕到卷轴上。(2)、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游戏,比比谁先把车子倒回“车库”。第三篇:玩具真好玩——教学反思玩具真好玩在“我的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从家中带来各种好玩的玩具,有的是爸爸妈妈买的,有的是亲戚在新年里送的,甭提有多喜欢了。一开始,孩子们只是自由地玩自己的玩具,慢慢地他们开始和同伴一起摆弄、交换玩具,但是很少用语言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班的子课题“科学教育生活化”,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玩具真好玩》,活动中通过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来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

努力****采萍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