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docx / 文档详情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4万字
约41页
0
3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docx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

第一篇:应用案例心得体会《应用案例》心得体会列宁学校:陈团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围绕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提供了大量即学即用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案例。每一“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都有一段精辟的前沿释文,并列举了成功运用这一关键要素的典型案例和评析。每一部分都是鲜明的理论和典型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细细品读犹如一杯香茶,既让读者容易理解,学习更直观,又提升理论素养,便于服务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把教材加工成有结构的“学材”,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这本书不仅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列举了北京特级教师陈毓秀老师,江苏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鞍山优秀教师宫铁琳老师等名师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喻芳老师总结了名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六条艺术:“精心取舍、巧妙拓展、大胆超越、多方整合、沟通读写、接轨生活。”多么精练啊!真是可资借鉴、极富启发的二十六个字,这二十六个字时常回荡在我耳边。这告诉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是把教材被奉为圣经,教材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和“权威”,忠实地讲授教材,教学是对教材负责。而是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对教材的理解与创造。教材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知识上的线索,为学习提供导引和参考,而教师的理解、处理、驾驭和超越教材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用教材教体现的才是以人为本。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这个观点可谓是一针见血。是啊,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上,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而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相互对立、排斥,这种情况下教师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有时连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学生由厌恶老师而导致对该老师的课也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反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正如所说“亲其师、信其道”。人人需要赞赏,赞赏是人的生命的一种需求。当你听到几句赞赏引出的“祸”时是否也感到诧异,用心读了这个案例后才得知教师对一篇普通作文多说了几句评语,不吝啬对一个离校的学生说了几句发自内心的赞赏话,让一个离校的学生回到学校教室的座位上,并且充满了感激和信心,以全班第三,语文第一的优异成绩被高中录取。可见一句真心实意的话语使学生重新树起自信,也许成为学生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三、坚持反思性教学经常提到“反思”一词,这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内容,我们平时也经常写,但那都是片面的,总以为反思是教学后的一种教学行为。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知道了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强有力措施。根据教学的进程,可以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师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们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曾经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也看到过相关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内容,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今后我会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中,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篇: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织金县猫场中学姚文刚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应用案例心得体会

文档大小:3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