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设和发展学校课程陈大伟 第一篇:建设和发展学校课程陈大伟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学教师、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1997年起开始从事教师教育工作,曾任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现辞去处长职务专事教师教育工作)。2001年至今被聘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先后出版《校本培训研究》、《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有效研修》等著作。课程简介“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校的工作不仅是对人下功夫,还要围绕人的成长和发展对课程下功夫,学校的责任是建设和发展课程。这种基于实践的课程观是指学校的课程应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创造促进学校成员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理想的学校课程应是目标合理、具有有效性。“什么是学生?”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校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课程的有效性包含三个方面:课程是否能产生效果、课程是否有效益和课程实施是否有效率。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身边的课程,教师决定了影响学生的课程;让教师发展课程,用课程发展教师。学校与社区、家长应互动,陈大伟副教授认为,建设促进家长理解教育的课程很关键。课程评价应把关注点落在劳动质量、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产品效益上。课程时长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原文)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学校文化实践观课议课是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我们认为,没有对理想课堂教学的向往和追求,一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活动不仅可能成为过眼云烟,而且会被教师视为累赘和麻烦,从而出现被动、消极、不合作、或明或暗的抵触等行为。因此,观课议课需要激发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实现幸福生活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自身课堂生活质量的提升。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学校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200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授课的是罗老师,教学内容是《太阳是大家的》。提前半天,我们请罗老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座谈。罗老师说这一首诗歌的感情不容易把握,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希望大家观察和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参与的其他老师也同意把它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在罗老师准备教学的时候,我们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分解,大家同意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和研究:一是围绕特定主题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诗中蕴涵了哪些情感?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情感是什么?可以落实在哪些文字和段落上”。二是在课中观察和研究特定目标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观察研究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安11排了哪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表现了哪些行为。三是观察和研究教学效果,重点观察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诗情的过程、状态和收获。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首先,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其次,主题是参与者

朋兴****en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