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花和结果导学案 第一篇:开花和结果导学案《开花和结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花的结构;理解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2)、知道传粉和受精的过程。(3)、能说出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通过观看花的解剖视频和观察花的结构,进一步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2)、通过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二)、学习重点花的结构及与果实种子形成过程。(三)、学习难点受精过程。(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五)课时: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花的基本结构认真观察桃花结构示意图,指出图中各部分结构名称(书104页图及104页第一自然段)1、雄蕊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花药中有________,花粉中有_______。2、雌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子房中有________,胚珠中有_______。3、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_。二、传粉(104页第二自然段)1、开花后,_______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到____________上的过程,叫传粉。2、传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_________,即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另一种是________,即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异花传粉的媒介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3、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特点是什么?(105页)三、受精1、通过阅读105页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受精是是指胚珠里面的____________,与来自花粉管中的___________结合,行成___________的过程。2、结合插图描述受精过程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认真读文字和插图(106页)想一想,完成受精后,凋谢的部分有哪些,继续发育的是什么结构?它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绿色植物开花后形成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合作探究1、在果树开花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2、黄瓜、南瓜、丝瓜等植物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课堂检测:在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结构产生什么变化?请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花瓣胚雄蕊果实花柱果皮子房子房壁种子胚珠受精卵凋落第二篇:《开花和结果》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开花和结果》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内容是鲁科版生物教材初中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突出了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突出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其设计的内容在以前人教版的旧教材中是分三节讲述的(花的结构和花序、开花和传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现在集中在一节课内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这节课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技能目标:(1)通过对花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3、教学重点、难点:花的主要结构特别是花蕊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以及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思路《开花和结果》一课中,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是一个微观的不能直接进行观察的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生理活动,也不便直接观察。利用计算机模拟功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把微观的生理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易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三、教学方法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怀疑、实证和思辨(逻辑推理)。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觉得“闷”?设计

含秀****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