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得 第一篇:心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前段时间去同事家玩,无意间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随手翻来,就被尹老师讲的“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所打动。赶紧去书店买了一本,细细品来。尹建莉老师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识字女儿出生后,我们一直坚持睡前讲故事,自从女儿上了大班,有空就用卡片认字,自认为启蒙教育做的不错。读了尹老师的书我才知道,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会早早地破坏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值得学习:一是用“读故事”代替“讲故事”。成人会担心书面语言孩子听不懂,会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语“讲”给孩子听,而不是“读”。其实对于刚刚学话的孩子来说,他不会感觉到理解哪个更难的,家长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读”会跟“讲”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不仅不影响理解,还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词汇。一字一字的点着读了一段时间,以至于一个一岁零八个月大的孩子可以独立地“指”着书“读”起《丑小鸭》了。其实,这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孩子的头脑中一定没有“读”的内容和“指”的文字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在模仿妈妈的声音和动作。但,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对于文字的印象却在不断累积着。二是由“我指我读”变为“他指我读”。他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一起。此时,文字在孩子眼中就不再是那么的空洞枯燥了,文字是有内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动的。三是“随机认字”。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识字”的素材。火车站“禁止吸烟”的提示,动物园的指路牌,百货商场的购物导示牌,各种店铺的名牌,广告牌„„这些,无不成了孩子的“识字教材”。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还清楚的记得女儿刚开始学琴的情景:我嫌孩子小不想报名参加学习班,女儿却坚决报名。开始时女儿兴致很高而我要求太严,常常因为手型不对或听课走神对孩子声嘶力竭。慢慢地,女儿只愿意去上课却不再乐意练琴。通过读书我意识到,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三、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

猫巷****婉慧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