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五篇) 第一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方案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指导思想: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本学期,我校围绕“学会感恩他人,构建和谐校园”这个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校园“感恩文化”。通过开展“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社会的关爱”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与扶持;引导学生珍惜现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他人,构建和谐校园三、活动口号:常怀感恩之情,常为感恩之行三、组织方式:1、少先队统一安排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各班部负责本系感恩教育活动的落实,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施方案、作好具体安排、检查、督促。2、以班级为单位,加强活动的动态跟踪、信息反馈和素材收集。四、活动内容:(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1月上旬)组织单位:少先队1、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将倡议书发放到各系各班后,各班在感恩主题班会上宣读,全员发动。2、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各班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创设校园感恩氛围。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组织检查评比。4、校园广播站播放感恩歌曲——《感恩的心》、《感动中国》等。5、学生处将感恩教育的成果材料(文字资料、照片、等)进行整理、展出。(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1月—12月)组织单位:各班级1、各班级搜集孝敬故事、感恩故事等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材料,召开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1)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2)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4)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每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等)。2、组织观看感恩教育影片。3、每班征集、上报班级中的感恩故事两个。4、以各班感恩故事征集中的主人公同学为候选对象,评选“校园感恩之星”。5、在主题班会课合唱《感恩的心》并做“感恩的心”手语操。6、感恩进社区:如慰问敬老院、孤儿院;组织学生干部义务劳动。7、“感谢老师的十个理由”征集活动,各团支部组织讨论感谢老师的十个理由组稿上交学生处。8、开展“我为班级出份力,我为同学献爱心”活动:每人每周为班级或同学做一件好事。9、“真情感恩”征文赛:开展以感恩为话题的全校征文比赛,佳作入选学生报感恩专栏。10、“恩情颂”演讲赛:组织感恩演讲比赛。(三)活动总结阶段(2010年12月下旬)组织单位:学生处、团委1、每位学生分两次写出参与感恩教育活动以来的变化和感想。2、下发感恩教育反馈信,征集了解感恩教育效果。3、各班级将感恩教育活动形成文字总结材料报少先队辅导组。4、对各项活动的获奖者和教育效果显著的班级进行表彰。第二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信形象,倡导校园诚信文明。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在我班开展“感恩”诚信教育活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让学生关注、反省自己的现实生活,培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情感,进而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进取、奉献的精神。二、目标任务:1、让学生学会“知恩”,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亲人、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2、让学生学会“报恩”,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3、让学生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三、主要内容(一)以“家庭教育投入调查”为起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对前途、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二)以情感调动为切入点,开展培养感激父母的亲情、感激社会的胸怀、感激人生的激情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三)以培养学习责任感为落脚点,让感恩之情落实在学生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效社会的具体行动上。四、方法和途径“学会感恩”教育,要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要将日常的教育渗透与有计划的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其基本的方法和途径有:(一)专题主题班会(二)师生、父母恳谈会(三)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四)日常的教育渗透(五)开展

琰琬****买买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