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我之鲁迅观[样例5].docx / 文档详情
我之鲁迅观[样例5].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1万字
约20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之鲁迅观[样例5].docx

我之鲁迅观[样例5].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之鲁迅观[样例5]

第一篇:我之鲁迅观我之鲁迅观(胡安静12122767)“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小杂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孤独的鲁迅。初中时候,课本里出现第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概的有关内容的记忆已经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消失,只是隐约记得他似是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当时班上有同学笑道:“呀,这鲁迅刻的‘早’字就是鞭策自己。若是我们来刻,那班主任定是要来骂的了。”后来似是还上过《少年闰土》和《社戏》的课。不喜欢在中学时候读鲁迅,这时候的鲁迅是被神化的鲁迅。他所写的每一句话都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寓意,像是“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类的句子,也可以作为语文阅读题的“语句品味”题。非逼着人从最普通的一句话里“品味”出什么巧妙地手法、深刻的思想,要人使出浑身解数来扯到鲁迅的批判精神。那时候的鲁迅被挖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不只是不喜欢、是讨厌、是惧怕这种形式。正因为鲁迅的形象在我当时的心目中依然是神化了的,所以当看到鲁迅与自己的妻子以及许广平之间的事时,我鄙弃他。是的,鄙弃。那时只是年少,心中的感情纯粹,亦是极端的人。自以为已经了解世上的百般辛苦,认定人与人之间没有爱就不应该结婚,更不该误了别人的一辈子,之后还可以心安理得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心安理得的写着些什么长篇大论来讽刺别人、批判社会。只觉得这样的人应该隐姓埋名的销声匿迹,以被别人发现而羞愧,怎么还会被那么多的青年崇拜。因为年少,所以情感浓烈而极端。从此若非不得已鲁迅的文字是决绝不会再去碰触的,总觉得他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高中的老师也认为若是在考试时遇到鲁迅的文章会很麻烦,因为他的文章隐喻太多。一是怕没有想到这样东西之后所指代的是什么,二是怕想得太多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也扯了上去。但他还说高考时候遇到鲁迅的概率不大,因为他已经快要被人读“烂”了。现在想来当时老师说的“读烂了”是个什么意思,是被人反复挖掘文章深意而要烂熟于众人心中,还是因为被不同的人反复品读研究太多遍所以鲁迅的本意已经枯栏不见?许是因为之后经历过的事,心态变得不再太过锐利、极端,也真的开始了解这世上的各种不易,所以理解,理解每个人都可能身处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况之下。而这世上存在的可以让人为之奋不顾身喜爱的事太少,能遇上已是人之幸事,要珍惜、努力追求才是。正是理解到了这一点,才明白他的苦楚,如他这般骄傲的人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会遵从母亲的意愿成就这样他所鄙弃的包办婚姻形式,“躬行先前所憎恶的一切”。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怎么能真的强求他像神一样完美无瑕。他会彷徨、会孤单、会绝望。曾经的鲁迅将希望寄托在年轻人一代,《故乡》中“水生”和“宏儿”之间像是曾经的我和少年闰土这一比喻就是想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鲁迅也用明亮的月亮来代表希望,这是的鲁迅至少是怀揣着希望的。他认为只要我们教好了下一代,中国就还有救。但在五四的大浪潮过会,当人们开始又对革命丧失兴趣和热情的时候,鲁迅看到这些心中又覆盖着的失望甚至绝望在《孤独者》和《在酒楼上》中显示出来。《在酒楼上》鲁迅通过刻画吕纬甫这一形象所表现的失望,对生活的失望、对理想的失望和对于自己曾经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的“无所谓”,散发着绝望的黑烟,慢慢的覆盖,吞噬人的心灵。“‘无聊的事’——但我们还是谈谈罢。”这样缺少生气、灵气的语气昭示着曾经热心于改革中国青年死去,被残酷的生活打磨成如今这般的沧桑面目。《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像是另一个鲁迅,一样的傲然孤独,一样的屈服于封建的部分礼制,一样的曾对孩子抱有极殷切的希望又一样的失望着放弃了这一念头。之前固执的认为孩子全是天真的,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是没有的。后来的坏,那是环境教坏的。以为中国的可以希望,只在这一点。之后自己竟也被“天真”的孩子所仇视。又被环境所攻击,只得卖书为生。变得对人绝望,对自己的命运绝望,对自己的理想绝望。最终放弃自己的本心,做了杜师长的顾问。这样的结局让人沉默。鲁迅的作品多是会让人沉默的,他的笔太冷,总是容易把人心凉的太透彻。他的《孔乙己》、《祝福》、《药》曾给我多么大的震撼:这社会是怎么了,怎么变成这样吃人的社会,无处不是凶手,这些冷漠直接间接的杀死了多少人,还要用这把尖锐的冷剑杀死多少人?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冷漠,而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整个人类都会有的冷漠。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有类似“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人不可能感受另一个人的痛苦,所以有人可以忽视别人的痛苦,这远远比感受到一个人的痛苦更为简单。所以无视给人带来便利,并且没有负罪感,可以自我安慰到:我只是没有注意到,假如我有注意,我一定会做到怎样怎样。而真相只有他自己知道。鲁迅用最冷的笔描绘最热的心。他受到尼采的影响很大,所以成为一个不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之鲁迅观[样例5]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