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们该如何评价老师 第一篇:我们该如何评价老师我们该如何评价老师随着课改实施的不断推进,评价机制的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而且教育界也一致达成共识:只有改革评价才能真正地改革课程、改进教学、改变课堂。特别是对于如何评价一个教师业务水平更是众说纷芸、花样翻新,而且有些地区某些学校制订出来的评价细则极其繁琐,不但没能激发教师工作的动力,反而打消教师上进的热情。当然要出台一项科学合理、方便易行的考评条规也绝非易事,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管理体系支配下,就算是极其科学而简便的考评条规也有可能在执行与实施的过程中走样、变质了。那么究竟如何来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在评价不是卡与压老师的前提下,我私下里认为重点应把握以下三条:第一要看学生是否喜欢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二要看该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的多少;第三要看该教师所教学生考试成绩如何。如果学生对该教师的课认可度高,说明该教师富有教学的魅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如果该教师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说明该教师着力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备课认真、练习精简,善于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工作中讲究巧干而不是苦干。至于该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好当然是硬道理,无论哪一种考评细则肯定将其列为重中之重。概括上述三条便是九个字:气氛好,化时少,绩效高。我想这基本上可以概括一个教师的业务能力了,相对地说也能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评价多数喜欢从教师身上去评判教师,而不是从学生角度去评判教师,比如上上下下都喜欢从教师的某一堂研讨课、竞赛课而一课定终身,这难免犯了以偏概全之大忌,而不善于从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可度上去评判,甚至有人担心这样的评判会导致教师中和事佬与“杨不管”的产生,其实这是多余的,真正的“杨不管”学生是绝不可能一致认可的。遗憾的是我们总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给学生补课辅导的教师为先进与模范,而将投身教学改革提倡巧干的教师列为另类甚至大加批评,而从来没有或者罕有学校能评选巧干型的教师,能从统计学生的学科学习时间去评判教师教学的投入与产出,遗憾的是更多的学校仅仅以最后的一次考试来决定教师的业绩与命运,岂不悲哉!(作者单位:浙江象山县教科研中心韩国存)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第二篇:我们该读的书我们该读的书我国一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不错,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阿莱的《尘埃落定》,霍达的《穆斯林的赞礼》,姜戎的《狼图腾》。这几部作品我自己也是看过的,很震撼人心的,会给你很深的体验的。再或则像外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飘》,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漂亮朋友》《羊脂球》之类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和处世的书籍像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或李敖的《零度生存》。如果你不喜欢看这些书,可以看一些青春故事的书籍,类似史蒂芬呢梅尔的《暮光之城1~5部》张悦然的《水仙已成鲤鱼去》《樱桃之远》村上村树的《挪威森里》《海边的卡夫卡》都是不错的选择《约翰.克里斯多夫》《红楼梦》(王蒙评点)《现代化的陷阱》《梦的解析》《时间简史》《管锥编》鲁迅杂文1.施瓦布:古希腊神话故事2.圣经-旧约3.荷马:奥德赛4.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5.欧里庇得斯:美狄亚6.亚里士多德:诗学7.圣-奥古斯丁:忏悔录8.但丁:神曲9.卜迦丘:十日谈10.拉伯雷:巨人传1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1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3.莫里哀:伪君子14.笛福:鲁宾逊飘流记15.理查逊:帕梅拉16.费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17.卢梭:新爱洛伊丝18.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19.歌德:浮士德(第一部)20.席勒:阴谋与爱情21.拜伦:唐-璜22.夏多布里昂:勒内23.雨果:悲惨世界24.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25.斯汤达:红与黑26.巴尔扎克:高老头27.福娄拜:包法利夫人28.狄更斯:艰难时世29.果戈里:死魂灵30.屠格涅夫:父与子3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32.麦尔维尔:水手比利-伯德――一桩内情故事33.左拉:娜娜34.莫泊桑:俊友35.哈代:德伯家的苔丝36.易卜生:玩偶之家37.托尔斯泰:复活38.马克土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39.皮蓝德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40.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41.詹姆斯:贵妇的肖像42.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43.吴尔夫:海浪44.卡夫卡:变形记45.德莱塞:嘉莉妹妹46.海明威:老人与海47.福克纳:喧哗与骚动48.威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49.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50.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1、文学、美学方面的书籍读文学、美学方面的书,其作用在于:间接地体验人生、了解生活,提升和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增强心灵的敏感性和精神的丰富性。古

骊蓉****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