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抢抓机遇快发展奋力建设新农村 第一篇:抢抓机遇快发展奋力建设新农村抢抓机遇快发展奋力建设新农村吴文俊余川镇地处武穴市东北部,是武穴市的东大门,东与黄梅县接壤,西与梅川镇毗邻,南距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不到10公北枕大别山,境内石松路与柳界公路交汇,交通十分便捷,是鄂东生猪产业大镇、生态旅游名镇,也是武汉经济圈的新投资热点。镇现辖45个村、1个居委会,394个村民小组。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430亩,山林面积为114075亩。2006年全镇总人口69531人,其中农村人口64266人;人口出生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3.1‰。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建设小康和谐余川目标为核心,牢固树立和持科学发展观,紧扣发展要务,壮大特色产业,全面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切实改善环境,健全保障体系,提升文明创建,加执政能力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快速发展。一、经济建设新飞跃2006年末,余川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89亿元;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3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万元,林业产值985.1万元,牧业产值9514.7万元,渔业产值570.3万元。当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40508吨;油料总产6755吨;水果1135吨;鲜鱼517.9吨;牲猪出栏77000头,存栏26929头;家禽出栏84542只,存栏56530只;人工造林333公迹地更新833公顷,成林抚育6000公顷;水利设施投入7300万元,荆竹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动工;年末农业机械总数311台,动力计8337马力;社会用电868万度,其中农村用电450万度。近五年来,我镇农村面貌变化深刻,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水利、交通等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财政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余川发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二、招商引资新突破我镇充分发挥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以落户工业园区为主的“三为招商方针;坚持促进资源开发,促进资金引进,促进资本盘活“三并举”的招商要求;坚持领导带头,企业为主,部门服务“三配的招商机制,放开眼界,放开手脚,全力抓招商、全民抓招商。近四年来,共引进项目20余个,包括东方旅行品、恒美实业、新星织、美家利彩瓦、全恒丰服饰、“莲圆”实业、神农茶业、广济硅业等一批投资规模过百万的工业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和砌石周芳远、蚂蚁河、吴文、徐政等七个万头畜牧小区等农业型企业,实际引资总额达到5400多万元。招商引资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展。到2006年末,全镇拥有民营企业(包括个体企业)503个,从业人员8710人,完成总产值118057万元,营业收入117910万实现利润7650万元,各项税金580万元,工资总额8882万元。分别比拆乡并镇前的2001年增长12.2%、10%、63%、99%、13%和48.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956万元,比2001年增长65%,是历史上最好水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总产值达3371万元,出口汇1271万元。三、特色产业新亮点我们以芦河、车坊山药基地为轴心,全镇发展山药连年稳定在1万亩左右,2006年总产达到10500吨,实现产值4725万元;余川、双城两个产粮、产油区为重点,推广优质粮油品种,全面提升了我镇粮油品质。同时,以“莲圆”米业和四联米厂为龙头,建和壮大了米业集团,扩大了“余川米”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年销售大米达1000万公斤;以吴文、砌石两个万头猪场为龙头,全已建成七座万头猪场,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300余个;以神农茶叶和邢元茶叶为依托,融合了茶叶资源,优化茶叶包装,开保健茶系列,拓宽了茶业销路,2006年茶叶产量达39吨;以林木、楠竹为依托,坚持“开发、节约、培育”并重,以市场需求为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壮大了苗木基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全面提升了林木资源附加值;以横岗山和荆竹水库为中心,充分发我镇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一尖避暑、鲍照读书台、龙湫夜雨、沧浪书院等一批景点,着力构筑生态旅游名镇,旅游收入逐攀升。“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逐步兴起,成为村级集体积累增加、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四、新农村新变化通过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推进二轮延包,化解农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激励政策,提高社会化水平,保进了生猪、粮油和山药三大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科技入户工作进入黄冈市先行列。健全“农村公益性事业促进会”组织,解决村级“无钱办事、无人理事、无章行事”的难题,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走上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通过全镇集中精力办成“六件实事

春波****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