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政府换届考核报告十一五述职 第一篇:政府换届考核报告十一五述职五分地镇人民政府述职报告(2011年11月11日)旗委考核组、同志们:五分地镇第一届人民政府于2006年10月就职,任期即将届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现就本届政府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一、五年来的工作总结五分地镇第一届人代会以来,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农牧业经济上水平、工业经济扩规模、生态建设出精品、城镇建设上档次、民生工程促和谐”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以打造农牧业产业带、多金属产业带、新能源开发产业带、农林牧渔产业带为重点,牢牢把握各种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亿元,年均增长25%;“十一五”末财政实现收入798万元,年均增长11.7%;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78亿元,年均增长123.4%,是“十五”时期总和的6倍;“十一五”末,我镇粮食总产达6600万公斤,比“十五”期末增加470万公斤;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5350元,年均增长694元。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十二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立足增收,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实际出发,不断调优结构,打牢农牧业基础,加强项目建设,农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力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争取和整合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膜下滴灌,五年来先后实施了一批高标准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计投资3000万元,打配机电井110眼,铺设管道15万延长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受益人口达4.2万人。争取投资1390万元,先后完成沟门村等7个村的6.7万亩小流域治理,共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6处,修复各类抗旱工程123处,使16个村的6450余名农民从中受益。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了小河子水库,并对东山水库除险加固。争取投资1800万元,实施膜下滴灌3.6万亩。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是集中力量发展设施农业。五分地设施农业小区和大窝铺食用菌示范区初见成效,以五分地、大窝铺村为中心,以烧锅村黄瓜制种、新地村豆角制种为特色,辐射周边的设施农业圈正在逐步形成。二是积极发展育肥牛产业。五年来,总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棚圈4.2万平方米,实施了一批草牧场围封和人工种草项目,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成立了艾林沟等8个养牛协会,截止到目前,我镇肉牛存栏5500头,累计出栏1.6万余头,比“十五”末增加5500头,增长了55%。三是重点打造林果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了万亩林果基地,总规模已达1.5万亩,嫁接李子45万株,果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在丰果已达2000亩,零星挂果达3000亩,同时实施了高标准林下滴灌实验基地4000亩,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建设生态化”的双赢目标。四是培育特色种养殖业。沙地覆膜西瓜、订单甜菜、林下笨鸡放养、鸭鹅养殖、渔业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速,各类型的示范户经济效益明显。市场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户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五年来,我镇加快了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镇在“工业强镇”战略的指导下,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高了工业经济质量,重点推进了多金属和绿色能源开发,工业经济从无到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年来,我镇招商引资累计完成5.94亿元,年均增长31.23%。五年间,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完成,建成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恒久矿业、坤昌矿业、四维迈拓矿业等一批工矿企业先后落户并建成投产。赤峰银龙银多金属矿,沈阳维华铅锌探采矿业、鑫鼎矿业已开工建设,沈阳、葫芦岛等八家企业联合探矿项目进展迅速,前景较好。“十一五”期间,我镇完成风资源规划,长远规划开发规模总装机达30万千瓦,目前一期装机5万千瓦风场已开工建设。几年来,积极为企业争取相关项目的支持,切实解决好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运行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投产项目尽早达产达效。(二)立足质效,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十一五”期末,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2%,五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总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在西拉沐沦河南岸打造出一条绿色防护屏障。一是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十一五”末,我镇的22个村完成了林权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全旗林权制度改革

春景****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