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篇: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http://jiaoshi.wendu.com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先举同类事例,而后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观点的逐层论证的写法。2.学习“劳”、“饿”、“空乏”等词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和表示结论的“故”的用法。3.体会文章论点在今天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1.扫除文言字词障碍,疏通全文,并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和排比句式的作用。2.从归纳大意入手,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逐层论证的写法和论点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借助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通译全文。1.从孟子和其散文特点介绍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疱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仰不足事母,俯不足蓄妻子,东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对此,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http://jiaoshi.wendu.com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又一大师,推尊“亚圣”。记录他言论、活动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章,计261章,约36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加点为板书)2.教师范读。3.学生自读,借课文注释逐句译全文,教师作必要指导。加强“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等词使动用法的学习(重词义理解轻术语强记)二、把握结构思路,理解逐层论证写法。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段意。2.学生归纳段意并小组讨论。第一段(1、2)举例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3)正反两面论证经受艰苦磨难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第三段(4)结论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提出问题:为何论点放在最后?(板书说明)舜历史上六个历史人物傅说同:出身低微异:时代,事(个别)胶鬲饱经磨难国家管夷吾有所成就↓归纳孙叔敖(生于忧患)百里奚结论(论点)忧患使人有所作为:天将降大任苦其生于忧患理(一般)劳→动心忍性死于安乐↓引申饿曾益其所不能http://jiaoshi.wendu.com空乏(生于忧患)一般人(正面)人恒过——改↓引申困、衡——作(生于忧患)征、发——喻国家(反面)入:无法家拂士→亡出:无敌国外患(死于安乐)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饱经磨难,逆境成才。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4.默读课文,找出同样使用排比手法句子,说出其作用。5.讨论论点在今天意义。(请学生即兴发言)6.读读背背。三、布置作业。1.古文积累。2.背诵默写。3.写自己读这篇文章后感受,即读后感。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下达。)(于:给。)(是:这个。)(7)劳其筋骨(劳:使……劳累。).(9)空乏其身(空乏:资源缺乏,这里是使……..受到贫困之苦的意思。)(8)饿其体肤(饿:使……经受饥饿之苦。).(10)行拂乱其所(行:所做的事。)(拂:拂逆.....为.(违背)。)(乱:扰乱。)(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11)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13)人恒过)(过:过..,然后..能改(恒:经常。错,名词作动词,犯错。)(然后:这样以后。)(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阻塞。)(作: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内心困苦。)(衡于虑:思虑阻塞。)(1

山梅****ai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