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学1 第一篇:教育学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2〃.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仟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上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它们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6〃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德育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8〃教学的任务有:(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墓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利〃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9〃学校教育的地位是:(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2)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3)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1〃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发展的冲击和影响:(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了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广泛渗透厂科技的成分.具备现代科技素养是时代刘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使得现代科技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教育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的科技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教学中所采川的新工艺、新技术。使整个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变。2〃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领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

一只****呀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