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docx / 文档详情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1万字
约20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docx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

第一篇:散文是节制的艺术散文是节制的艺术。过度抒情,不懂节制,散文写作就可能流于滥情,从而失却散文独有的“适当”的美。贾平凹的《祭父》一文,是对父亲辞世的祭奠和缅怀,在情感的抒发上,容易走向伤感主义,但贾平凹却落笔镇定、冷静、朴实,他一直在写作中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情感节制,以隐忍的笔写生命中的至痛,以细节见情理,以物质写灵魂,以实事照见人生的底色,这就形成了贾平凹散文的基本风格:用物质的细节,来论证一个精神的存在;物质外壳坚实了,精神的存在也就不易受到怀疑。贾平凹为自己的散文写作构筑起了坚实的物质外壳,他的散文精神也由此建立。《祭父》堪称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祭父》是贾平凹的散文名篇。类似的话题,很多作家都写过,对亲人辞世的缅怀和祭奠,作为沉痛情感的一种经典表达,笔力深厚者,都能把它写得如泣如诉。贾平凹此文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的情感抒发比别人沉痛,而恰恰在于他懂得如何节制情感——这种对情感的控制,是通过一种事实感的获得而完成的。所谓事实,即经验和细节,它记述生活本相,雕刻人物内心,表现于散文写作中,就是重叙事、轻抒情,这是小说家写的散文中最为常见、也最具特色的写作风格。我读散文,是喜欢这种有节制的情感抒发的。没有节制,散文就会流于滥情,走向浮浅,而失却文字的真和美。梁实秋说,散文的美,“美在适当”(《论散文》),此“适当”,落实于感情中,我想,说的就是节制。汪曾祺也说,“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这是中肯之论。中国的散文,一度是过于抒情了,行文中,往往肆意地升华、拔高,散文的酸腐、空泛之气日盛,心灵的真实和朴素的经验日少,散文家的嗓音中,已很难找到本应有的自然、随意、漫不经心的音调。要想恢复这种平实的声调,就需要通过强化散文的叙事功能,以节制情感的表达。《祭父》是这一类散文的典范。它写于作者的父亲去世后的三十三天,五七未过,一个孝子的悲痛溢于言表,似乎在情理之中。但贾平凹却落笔镇定、朴实:“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这个开头,初看起来,无一字交代作者的处境,他只叙述父亲的生平、疾病、去世的时间与情状,但从他冷静的笔触下面,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那段波澜壮阔的心事。父亲因疼痛而受罪,到带着微笑离世,这个结局,对生者而言,或许悲伤之余,也有一丝慰藉,但接着的“中秋将近,天降大雨”八字,虽是闲笔,却仿佛是作者身后的幕布,硬是衬出了他苍凉而沉痛的面影。以隐忍的笔写生命中的至痛,以平静、舒缓的开篇写父亲不平凡的一生,这就奠定了《祭父》一文的情感基调。贾平凹不急于抒情,他进入的是回忆的情境,看得出,催迫他写此文的动力,并非失去父亲之后的自我抒怀,而是父亲这个人——他的人生,心志,他对后辈的惦念,他的坚持和不舍,需要通过一种讲述,让他在“我”的记忆中,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因此,“祭父”固然是以儿子的情感来“祭”,“祭”的目的却是回忆父亲。既是回忆,它真正的主角,必定是父亲真实的人生。所以,接下来,贾平凹所记述,都是父亲的人生点滴,从病的起因,说到家庭,从家庭,说到父亲的身世,从身世,说到父亲的喜好和悲苦的内心——所有这些,作者坚持用一种克制的方式来讲述,情感的锋芒被悄悄地敛去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场景、细节和事实。这篇散文的后面,有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虚浮的、摇晃的,而是由许多事实、经验和细节构筑起来的真实的人。一旦这个背后的人站立起来了,作者即便把情感藏得再深,也仍旧会有情感的波纹,在作品里涌动。这个情感的波纹,就是疼痛,追忆,和告慰。其实,贾平凹并不是不抒情,而是一直在写作中保持着一种引而不发的节制。像“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这一句,后面那个重叠的“太晚了”,就是抒情,可是,如果任由笔往这个路子上走,写作就容易感伤过度,读者读之,易动情,难动心,精神的力度就会显得不够。所以,贾平凹笔锋一转: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以往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这是作者第一次和去世后的父亲照面,但他用了写实的笔法,父亲“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记忆在这时突然活起来了:以前听到“我”的脚步声,父亲就会向母亲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前“我”递给他香烟,父亲总是摆摆手拿起自己的水烟锅——这两个生动的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散文是节制的艺术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