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第一篇:数学,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黑河镇中心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工作力度不够,实施水平不高,成效不明显。为贯彻落实区教委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县局的政策规定,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本质,秉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保持高效课堂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二、总体目标1、提升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教方式”的转变。3、完善全新的“备课、课堂、作业、评价”模式。4、深入六高效:“高效备课、高效课堂、高效作业、高效辅导、高效考查、高效教研”。三、具体推进目标1、增强课前备课的针对性。备课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2、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课堂活动应具有发展性的目标,能给学生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的空间,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3、作业布置与批发。对学生当堂训练的内容和课内外作业布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精心选择。作业全批全改,批改要及时、反馈要及时。4、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优辅差。5、规范学习常规,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研究制定学生常规,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为贯彻落实县局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特制定德城区小学数学新授课、练习课、作业讲评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领导,保证我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特成立创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各学科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组长:王莉副组长:张中彦姜恩华王志斌成员:魏平、李琳、唐胜琳、姚于霞、陈晓丽、蔡宁、郭敏、姜霞、黄明忠高效课堂模式:1+4+2+1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占40分钟的1/8即5分钟);2、探索——交流—展示—提炼(占40分钟的1/2即20分钟);3、拓展—提高(占40分钟的1/4即10分钟);4、评价延伸(占40分钟的1/8即5分钟)。新授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不超过5分钟)1.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可采用谈话、汇报、讲故事、玩游戏、现实场景、动手操作、情景图等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2.分析情境信息,提出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境,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挖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又并非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教师顺势利导,导入课题,使学生包含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20分钟左右)此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环节。本环节可通过以下四步完成:1.独立思考,探索尝试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可能不一,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疑难,在此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2.合作交流,达成共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3.成果展示,质疑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需要里德全班交流。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逐步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玩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4.教师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不但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激励和点拨,而且要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小结,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要进行提炼升华,使学生进一步明明确解决此一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思维模型的形成。(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0分钟左右)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环节。本环节可分三步进行:1.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题量相对较大,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2.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

春岚****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