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推荐) 第一篇: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推荐)数学六年级下册德育渗透教案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抽屉问题(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的最简单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种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并学会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学情分析】(1)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367人中至少有两个人是同一天生日”等这类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所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2)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抽屉原理”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具准备】铅笔、文具盒、投影仪。【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1、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一个“抢凳子游戏”的情景图,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2、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策略】1、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抽屉原理”是一个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它广泛地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体验到我们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设计,教师主要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1)把6张凳子围成一圈,请出7个同学,绕着凳子转圈,音乐停时,所有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教师背对着玩游戏的同学播放音乐,过一会儿暂停音乐。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老师说得对吗?(2)加一张凳子、一个同学,继续玩游戏。结果发现:还是至少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张凳子上。2、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在任意的13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367人当中,至少有几个人在同一天过生日?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根据,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抽屉原理”。(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这类问题的感性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埋下伏笔。)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投影仪展示课本70页例1的问题。1、观察猜测7个人6张凳子,不管怎么做,总有一张凳子至少要两个人。那么,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呢?2、动手操作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进3个有序号的文具盒,看看有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3、小组汇报(并展示结果。)(1)枚举法:(4,0,0)、(3,1,0)、(2,2,0)、(1,2,1)。(2)图表法:(用图表法表示时,物体可以用三角形或其他符合代表。)小结:从刚才的操作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支铅笔)(3)假设法:假设每个文具盒只放一支铅笔,结果将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各派一个代表发言。(把4支铅笔平均分到3个文具盒里,剩下的一支铅笔,按要求也必须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因此,总有一个文具盒放有2支铅笔。)(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

Ro****4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