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3万字
约38页
0
3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docx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第一篇: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忠县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考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委组织人员深入我县农村各类学校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开展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873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13人;民办幼儿园78所,在园幼儿8222人。另小学附设幼儿13319人(含民办小学附设幼儿393人)。园点布局基本满足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学前1年和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100%和85.1%。——全县现有小学71所,小学生53852人(含民办学校7所,小学生862人),校均学生758人。其中:城区小学7所,学生13028人;乡镇驻地小学27所,学生26227人;农村小学37所,学生14597人。全县小学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25所,学生数少于300人的5所。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现有初中22所,学生23857人,校均学生1085人。其中:城区3所,学生4629人;乡镇驻地17所,学生18102人;农村2所,学生1126人。另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1946人,高中附设初中学生10030人。全县初中达到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的6所,12个班以下的5所。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14.82%以上。——全县现有普通高中8所,学生18954人。普通高中达到市级重点学校3所,在校学生12879人。职业教育学校1所(市级重点职业中心),学生1387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解除高中教育发展“瓶颈”制约。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逐渐相当,基本上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全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85人,其中:小学生60人,初中生25人。另白公路小学附设特教班小学生20人。乡镇成人学校28所。青少年体校1所。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26%以上,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需求。二、我县教育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4重庆市两基复查验收以来,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在教育资源整合上,我县仍局限或停留于教学点撤并工作上。尤其是面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发展均势的新情况,出现农村偏远学校生源不足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而城镇学校学生人满为患教育资源不足,形成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合理的新问题,导致教育经费、师资的使用效益不高,大部分学校村级小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失调,一些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仍比较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管理模式滞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大。近年来,我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落实城乡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捆绑发展,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共同进步,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教育整体水平。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存在两极分化倾向,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影响教育一体化的推进。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偏小。我委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启动了“内引外联、嫁接办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实验,探索建立了1所城区优质学校帮扶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机制。扎实开展“百校牵手”活动,部分中小学与重庆名校结为友好帮扶对子,实现“捆绑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现有县级特色合格学校5所、特色示范校2所;重庆市绿色学校1所、县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1所、县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3所、达标学校5所。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较强的竞争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是校点布局有所失衡。我委认真着眼于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促进优质资源不断再生和扩张,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点,通过“撤、并、建”等措施,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结构。2010年,将4所完全小学改为基点校,撤并3所镇中。但由于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年萎缩,校产闲臵、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同时,大量务工农民子女随迁涌向城镇,而城镇学校规划建设又相对滞后,学校扩容建设推进缓慢,导致学校占地面积不达标,校舍容量严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文档大小:3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