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合集5篇] 第一篇: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张冠华近两年来,桂东县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创新投入和服务两个机制,突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带)建设三个重点,坚持与扶贫开发、产业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部门联动,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完善一个规划。确定的22个示范村遵循规划先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生态自然景观、坚持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填塘、不推山等原则,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村庄建设规划。——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创新投入机制。一方面,合理引导部门资金投入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充分调动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把资金集中用在项目建设刀刃上。近两年来,全县争取省、市资金和整合部门各类资金近20000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乡村通畅公路、农村人畜安全饮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建设。凡是新农村建设项目,都让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配套投资投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创新服务机制。从32个县直单位选派48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20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并实行单位包村、工作队住村办点责任制,切实加大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新农村建设投入;省、市、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队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引导农民建设好自己的家园。——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兴村。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建立新机制。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了玲珑王、朝贡金桔、桂东花豆、甜玉米、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寒口、槽里等村发展草(木)本药材7000多亩,下丹、红桥等村发展玲珑茶4200多亩,流源、坪水、南边、江湾等村发展甜玉米3500多亩,东坡、寒口、下洞等村发展花豆、美国红茄、大空生菜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5000多亩。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玲珑茶基地已发展到1.2万亩、无公害蔬菜5万亩、小水果2万亩、楠竹12万亩、药材6.5万亩、花卉苗木5000亩、花豆6000亩、甜玉米6500亩、草食动物(牛羊)15万头。发展了桥头茶叶合作社、桂花城种粮专业合作社、东坡花豆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吸收会员4469人,带动农户2.13万户、基地10.6万亩。二是巩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投入资金513.8万元,完成四都中心小学综合楼、寒口乡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等5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农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坚持“村为主”,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实现了提高人口素质和计生优质服务达标县目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东坡、流源等村兴建了村民活动中心,丰富了农民的科技文体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建养老院一所,“五保”之家2所。三是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动新农村建设。至上半年,全县22个示范村新修、整修、硬化村组道路35公里,整修水渠12000米,兴建安全饮水工程5处,实施改水农户2759户、改厨689户、改栏(厕)676户,建沼气池611个,农户庭院绿化460户、6030平方米,农户住房外墙粉刷435户、5.13万平方米,清路障115处,清垃圾537处,清空心房930平方米,兴建垃圾池20个,新装村组路灯3.5公里,新建村办公楼2栋。槽里、东坡、排脑等示范点的典型经验,带动了坪水、流源、下丹、红桥、敖山等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坪水村在市委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乡村规划、群众建设、政府奖扶”的原则,发展以“草(木)本药材、花卉苗木、小水果、甜玉米、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新型种植业,种植甜玉米、花豆、红茄等反季节蔬菜300亩,种植花卉苗木200亩。培养年出栏生猪1500头养猪大户1户,年出栏15000羽的养鸡大户1户;在坪水、长横、大屋场、昌前等4个自然村实施以“三清五改一池两化”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示范带,到6月底,已有50多户动工,17户完工,8月底以前可全面完成。流源村在市财政局工作队大力帮助下,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新村建设: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适用和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对建房户按每户1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引导流源村老茵组22户村民按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住房,同时实施改栏、改厕,新建沼气池22个。——坚

如灵****姐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