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数学教学计划湘潭市育才教育集团教学工作计划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班级59、60任教陈媛公元二0二1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1.所接班级上期期考情况统计班级人数人平市/县人平及格率市/县及格率备注合计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经过了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或一年的学前班教育,从基础知识来看,他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数数经验,会简单的口算;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发言,并且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少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完成作业时作业拖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学习独立性差。本学期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作为工作重心。教学计划2.本学期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数学“课程思政”,要深度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否则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就会成为另一种“思政课程”。所以,数学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无形地育人作用。数学课程思政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应该包含诸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丰富广泛的内容。数学其实是哲学的一部分。数学“课程思政”,不仅转变教育观念,也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教师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1、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思政教育,培养严谨态度。2、从教学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崇尚理性精神。3、从课程内容的背景进行思政教育,提升数学审美。4、从学生的学习中进行思政教育,养正家国情怀。教学计划4.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7)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5.教育科研计划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激疑思辨分层精练”教学模式,改

绮兰****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