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docx / 文档详情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万字
约37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docx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DOC).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DOC)

第一篇: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DOC)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一、文学批评的定义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作家:毛泽东《论鲁迅》作品:钟嵘《诗品》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文学流派:冯健男《序》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二、文学批评的性质艺术性科学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三、文学批评的功能(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诤友)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对形式本身的阐释《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自我心灵的解剖针砭社会的投枪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1、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2、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三)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1、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2、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四、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古代)先秦时期:孟子: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唐宋时期: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中国文学批评历史(现代)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批评理论建设(周作人鲁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周扬胡风茅盾)印象主义批评(李健吾)传记批评(李长之)五、社会历史批评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该方法侧重研究:1、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3、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西方)丹纳《艺术哲学》:种族、时代、环境代表: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茅盾的“作家论”批评: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期,与“五四”时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有精神上的贯通,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滋养,形成了“作家论”的批评文体。►三要素:时代作家作品►《徐志摩论》社会历史批评评判的尺度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考察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环境、时代精神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政治倾向。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六、印象批评定义: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特点:1、重批评家的主观感受、直觉印象2、追求批评的诗性和美感的特征李健吾:《咀华集》李健吾:“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离不开实际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却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某种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种完整无缺的精神作用。”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1、获取印象:以直观的方法获取对作品的切身感受和独特印象2、整合感受:使自己的印象由朦胧而清晰,由纷零而坚固。3、抒情描述:用富于美感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印象和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