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共5篇) 第一篇: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促进有序配置和合理使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卫生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和《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卫办规财发〔2008〕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新型大型医用设备,是指首次从境外引进或国内研发制造,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单台(套)市场售价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尚未列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的医学装备。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各种来源资金购置新型大型医用设备,均应当按照本规定实施管理。第四条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应当遵循技术先进、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符合医学伦理的原则。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工作,建立新型大型医用设备技术追踪机制,组织开展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估和全国配置规划管理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报和使用监管工作。第六条新型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经过配置评估后,方可进入医疗机构使用。第七条禁止医疗机构引进境外研制但境外医疗机构尚未配置使用的大型医用设备。第二章配置评估程序第八条卫生部成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新型大型医用设备进行技术追踪、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提供技术咨询和开展配置评估。第九条配置评估程序为: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追踪,提出启动评估的建议,或医疗机构申请配置;专家委员会初步评估并提出意见;卫生部依据专家委员会初步评估意见和医疗机构申请,遴选医疗机构进行配置试用;专家委员会评估配置试用情况;卫生部依据专家委员会评估意见作出配置管理规定。第十条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部可要求专家委员会开展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估。第十一条医疗机构申请配置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通过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逐级申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合格后报卫生部。第十二条医疗机构申请配置新型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规定的申请材料。(二)医疗器械注册证等相关证明文件。(三)医疗机构应用资质条件等相关证明文件。(四)与同类设备性能的分析比较。如为进口设备,还须提供该设备在国外配置和使用的具体情况。(五)设备报价和维修保养等后续费用情况。如为进口设备,还须提供该设备在国外销售价格的具体情况。(六)医疗机构对设备的自评估情况(具体内容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除第六款以外的要求)。第十三条卫生部每年3月和9月受理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委员会完成初步评估并提出意见。第十四条专家委员会初步评估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机构配置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基本要求;(二)是否需要开展配置试用。不需要开展配置试用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除第六款以外的内容要求提出评估意见。第十五条单台(套)市场售价在500万至3000万元之间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可以不进行配置试用。第十六条单台(套)市场售价在500万至3000万元之间但运行成本高、配套使用材料昂贵,或属于应用技术难度大、临床风险高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必须进行配置试用。第十七条单台(套)市场售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必须进行配置试用。第十八条对需要开展配置试用的,卫生部遴选医疗机构开展配置试用。第十九条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试用期为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1年。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有必要延长配置试用期的,可视情况延长,最长不得超过1年。第二十条配置试用期满,专家委员会组织现场评估,评估意见报卫生部。第二十一条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估结束后,卫生部应当对以下方面作出规定:(一)该设备配置使用的适宜性;(二)医疗机构配置使用该设备的资质条件;(三)该设备是否纳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第二十二条配置试用评估期间,停止受理配置申请。第二十三条卫生部应当向社会公布专家委员会评估意见和配置试用审批情况。第二十四条对纳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的,卫生部应当在配置评估结束后制定并公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第三章配置评估内容第二十五条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估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一)先进性:国内外同类设备发展趋势和比较;对相关学科临床、科研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二)经济性:购置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同类设备医疗服务收费情况、成本效果/效益分析。(三)安全性:临床适应症范围、使用风险、应用质量控制措施。如具有辐射性,还应当包括辐射防护措施。(四)有效性:临床应用意义、诊断设备诊断准确率、治疗设备疗效,国内外同类设备有效性等

是翠****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