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一篇: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龙源期刊网http://.cn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召开作者: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3年第11期2013年10月10日,由陕西省科协、省工信厅、省国资委,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织的“陕西省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曲江开幕。作为航空行业的重要代表,金航数码副总经理宁振波应邀参会并作专题报告。宁振波在报告中指出,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流程为先,流程是企业价值实现的载体,信息化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企业跨越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唯一途径。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宁振波提出18字建议,指出决策层重在“抓测评”,管理层重在“梳流程、贯标准”,执行层重在“精模型、建平台、优布局”。第二篇: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于电力的智能制造装备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智能制造装备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研制能力显著增强。标签:电磁振动给料机,电机振动给料机,振动筛,给料机,筛分设备第三篇: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以下统称高端智能再制造),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制定本计划。一、必要性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在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产实践不断涌现,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如航空发动机领域已实现叶片规模化再制造,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首台再制造盾构机完成首段掘进任务后已顺利出洞。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近十年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产品认定、技术推广、标准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亟待进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巨大经济带动潜力的关键装备,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动深度自动化无损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无损检测评估等高端智能再制造共性技术和专用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有利于带动绿色制造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提升重大装备运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动实现绿色增长。二、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盾构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重型机床及油气田装备等关键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绿色基础共性技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动形成再制造生产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再制造

韶敏****ab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