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后一课 第一篇:最后一课七年级《最后一课》文段一:1-5自然段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2、找出本部分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天气那么暖和„„正在操练”,表面上写出了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实则衬托了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稚状态。3、“又出了什么事?”一句中的“又”了有什么作用?写出了那个时代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4、从这一部分中,你可以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有点自制力。文段二:第13—14自然段1、文中五处感叹号表达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感情?强烈地表达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2、“„„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懊悔!”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原文中画指以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3、这段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在听了老师这一课后,感情上发生了怎么的变化?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惋惜、懊悔,对“最后一课”的珍惜,又有对老师的理解、怜悯、尊敬,表明他爱国意识在成长。4、文段的第一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可否不用独立成段?请说说你的见解。独立成段:突出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与中心和标题一致;不必独立成段:感情和语气上,与下文贯通一气,都是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写他感情上的巨大变化。文段三:20至21自然段1、句中“监狱大门”指的是什么?“钥匙”指的是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普鲁士的统治封锁;法国语言;亡了国的人民,只要能牢记他们祖国的语言,就能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就会激起民族的斗志,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2、同样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什么会说“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因为今天韩麦尔先生讲得特别认真,小弗郎士也听得非常认真,这不仅表现出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珍惜,更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3、句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什么?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急切心情,更能突出他对敌人的憎根和对祖国的热爱。4、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有怎样的意思?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悲伤心情的理解,对韩麦尔先生深切的敬爱,也激发起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之情。5、反复说新的字帖是“法兰西”、“阿尔萨斯”有何用意?提醒人们“阿尔萨斯”是“法兰西”的领土。6、“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深刻含义是什么?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7、“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愤慨和讽刺,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普鲁士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9、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文段四: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最后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体现钟声的突然性,出人意料,表现了学生和老师的认真,并且不希望这堂课这么早的结束,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鲁士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3、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这种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晴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5、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因国家的沦亡和被占领的残酷现实而陷入极大的痛苦中。6、“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小弗郎士感受到了韩麦尔先生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表现出韩麦尔先生的激动,对祖国必胜的信念以及他对国土沦丧的极端痛苦。8、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以?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更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说明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来自于他对敌人的恨和对国家的爱。10、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手势结尾?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11、“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说明最后一课的结束,表达了对最后一课的不舍,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12、这段文字从情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