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为了进一步宣传节能减排知识,提高群众们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7月16日上午,我们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四季新城小区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宣传活动。本次宣传工作主要通过海报展示、拉横幅、发放宣传单、调查问卷等方式向群众讲解减排环保方面的知识,给居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课。活动开始时,我们拉出“低碳让生活更节约,环保让生活更美好”开始我们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分工协作,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基本完成了任务,使此次实践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活动中,我的任务主要负责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意在了解小区居民的节能意识情况,所以我做的第一份问卷的对象就是该校去的一名保安人员,保安负责小区大小事务,所以会对小区环境方面问题非常了解,结果我们也确实,从保安那里了解到许多信息。调查中我们明显的发现在每个家庭中,老年人相对于青年人要更注重节约环保,可能是老一辈人保持了其固有的勤俭节约传统,所以对当今的倡导低碳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为居民搜集了一些小常识实,现场向居民介绍简单易行的节能窍门,例如用布袋取代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饮水机不用时断电,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等方式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活动中,我们共分发50份调查问卷和100份宣传单,基本上得到了少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他们表示将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环保理念,影响并带动自己周围的家人、同事、朋友也不断加入到节能减排行列中来,成为一名低碳“达人”。本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长了大学生的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小区的人一起参与环保,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结束后,我们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意识在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一点一滴的举措都关系到大程度上的环境影响,所以我们衷心发出倡议,低碳环保人人有责。“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孔令雨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姓名:艾梅学号:14530203班级:14英语1班2016年7月份,我随从南京“豫爱虔行”支教团,前往河南省沈丘县石槽集乡第三初级中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收获颇丰。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仅体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感受了乡村学子们热切的求知欲望,满满的感动流淌在心间。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更明白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7月5日晚上,伴着微微细雨,支教团一行八人,前往南京站,准备乘坐火车,前去支教地点。当日正逢南方洪涝时期,火车站聚集了很多等待列车的旅客,本来还算宽敞的车站却显得异常拥挤。另外,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所乘坐的列车竟然晚点一个小时。虽然稍有焦躁,但是,依然不改初心,我们依然前行。我们相信,为了支教,这一切都将值得。7月6日早上,我们顺顺利利地到达支教地点。一到学校,就受到校方热烈的欢迎,我感到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与校方领导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之后,开始与学生接触。第一天共来到89名即将进行七年级学习的学生,于是就随机把他们分成3个班级。之后,所有领导和支教团成员以及全体学生一起拍合照。然后学生离开学校。这是支教活动的开始,十分激动、兴奋,但是一切进行顺利,感觉十分自豪。7月7日至7月12日,共六天,属于教学时间。我负责教小朋友们英语。第一次踏上讲台,十分紧张,唯恐自己误人子弟。后来,几节课之后,在课堂上自己也能驾轻就熟,自信了许多。最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们上课时的热情,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十分上进。我也在尽我最大力量教他们。7月13日,为了给家长们展示教学成果,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汇报表演。载歌载舞,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活泼优秀,十分满意和自豪。看到孩子们这么优秀,作为老师,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7月14日,支教结束,支教团所有成员离开学校。有学生很早起床来送我们,别离给我们留下了伤感和泪水。如果还有机会,我和其他队友还愿意来这里,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期间,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调查工作,具体如下。一:通过家访的形式对农村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第一位家访对象是一位男生,名叫李浩然,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据我们观察,李浩博在学习上比较吃力,但是十分用心。在家访时,他奶奶告诉我们,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境也相当拮据,从屋中的摆设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家庭情况。第二位家教对象是一位女生,名叫李梦迪,从小丧母。她勤奋好学,懂事,惹人怜爱。虽然没有享受过母爱,但是她有一位十分疼爱自己奶奶。爸爸在当地集市上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惨淡,但是可以维持生计。在家访之后着实心疼这些孩子。经过后来的一系列走访,我们发现这样的孩子在农村并不少见。虽然他们的温饱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家庭

fa****楠吖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