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docx / 文档详情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5万字
约27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docx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

第一篇: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内容提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女词人,在中国词体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女中李易安”。李清照擅长在词中塑造鲜明的自我形象,她的词大体分为南渡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大多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后情趣生活、夫妻分别的离愁别恨;后期的词,主要感怀身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岁月,抒发家、国之恨。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前后两个时期浅析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关键词李清照词自我形象李清照由于前后的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她词的思想内容和风格技巧都呈现不同的特色,自然词中的自我形象也不同,所以要分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么也必须要联系她的生活经历,首先了解李清照的基本情况。要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三年,她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建康,她则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1)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本文根据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分南渡前、南渡后两个时期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李清照用词记录了她一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以女性视角、女性感觉直抒胸臆率真感人,下面,就分两个阶段来分析李清照词里的自我形象。一、南渡前1.纯真少女时代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优越的家庭,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这使她有条件在欣赏自然景物的绚丽风采时,能于自然中陶冶性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居汴京时,追忆故乡往事而作。这首词勾勒出一幅荡舟晚游图,热情赞美大自然的绚丽多彩,表现她本人热爱自然的浓厚情怀。这类清新明快的作品在她词作后期几乎没有可。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个率性大胆、任性的少女李清照。我们熟知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住人公下秋千后已疲乏,两手都有些麻木了,也懒得活动一下,出了一身的薄汗。突然间,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惊得来不及穿鞋,光着袜子就跑,连头上的金钗也掉到地上了,她不能不躲陌生人,然而她又不甘心,非要看看来的到底是个什么人,也是倚门,装着若无其事嗅青梅。这首词抓住富有个性化特征的一连串动作,绝妙地刻画出一个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而又娇羞的情态和心理,摇曳多姿、即有情趣,寥寥几句,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封建家庭礼法森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讲究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而是这样一个天真、自然、调皮任性的的少女。而李清照正是生长在李格非相对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这首词可以说是李清照无忧无虑少女时代的写照。2.少女情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少了些天真烂漫,多了些难以言说的心事,面对春去秋来的景色,李清照逐渐变得娴静,闺中生活多了份隐隐的情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可以说是李清照无忧无虑少女时代的写照。“试问”、“却道”、“应是”六字很妙,把女主人的心里变化、温柔嗔怪和教养一笔呼出,通过主仆对话形式,表达除了词人怜花,惜春的朦胧、淡约的情思。这是李清照情窦初开的年龄。3.新婚甜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夫妇,二人情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这在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时代是难得的,他们节衣缩食,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诗词唱和,堪称神仙眷侣。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流露出夫妻间的款款深情,这时的李清照可以说是柔情满怀,明艳动人,幸福无比。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减字木兰花》作于词人新婚不久。词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个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里,她娇痴、自信、活泼、俏皮,充满了少女春天般的热情,同时也透露出李清照婚后生活的愉悦和欢欣。4.少妇幽思赵明诚和李清照虽然伉俪情深,但是他们始终聚少离多。新婚燕尔,李清照夫妇都住在汴京,但是赵明诚当时还是太学生,只有初一、十五等日子才能请假回家。李清照开始初尝离别滋味。我们看一下这首《怨王孙》: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姿势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丈夫不在身边,闺中寂寞无聊。又正是草绿阶前的暮草时节,少妇提不起兴致外出赏玩,只是重门紧闭,独对空闺,任凭离别的愁绪萦绕心头。赵明诚约于政和七年出仕,直至宣和三年才接李清照前去团聚,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