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篇: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语1200多年前,江南有一个出身帝王之家、才华横溢、无心富贵,既多情、又痴情、更深情的翩翩公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失败的,失败到国破家亡、妻陷身死的地步;作为一个文人,他的成功又是空前绝后的,在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人生剧变之后,他淌尽了全部的泪,沥尽了全部的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李煜蘸着泪和血写成《虞美人》。二、作品概说(一)简单介绍李煜的生平、爱好、经历、性格、评价、代表作品。(二)前期作品绮丽柔靡,空虚轻浮,如《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三)后期作品沉痛凄凉,真切感人,如《虞美人》,被后人评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千古词坛南面王”。三、作品诵读(一)学生自读:解决生词、生字,体会作者情感,酝酿。(二)示范吟诵:配以低沉凄迷的音乐《二胡〃汉宫秋》,重读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四、作品鉴赏(一)主要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重点提示:“愁”的内涵: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思乡之痛、离情之苦。(三)难点提示:“愁”的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发问、比喻。五、拓展运用(一)通过“绝命词”的故事,点出《虞美人》的地位(千古词帝)。(二)请1—2名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感悟(正面引导,积极鼓励)。(三)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如并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六、积累巩固引导学生齐声诵读、亦读亦诵、熟读成诵。七、结束语最美丽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吟唱,最感人的吟唱往往是最纯粹的眼泪。《虞美人》堪称是“最纯粹的眼泪”和“最绝望的吟唱”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最后,我们通过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来更进一步的体味这首词。第二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三、整体感知——诵读(一)诵读1、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2、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3、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6、再找一学生诵读。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

一条****然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