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5万字
约26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docx

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

第一篇: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李镇西访谈: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文/李节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李节:您的课为什么会吸引学生?您的公开课与日常课有区别吗?李镇西:曾经有学生毕业后给我来信,这样评价我的课:“自然,真诚,有悬念,有感染力。”我接受这个评价。因为这的确是我课堂的特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上公开课也要刻意准备的,总想着要“出彩”“出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里,我尽量让公开课常态化。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我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上课。所谓“举重若轻”,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这里的“重”,指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指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备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课堂上,则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任何脱离学生实际而让学生不知所云的“精彩讲解”“深刻分析”,都不过是教师“举重若重”的自言自语。所谓“行云流水”,是指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的艺术。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尊,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如果把语文课比作画国画,那么有人喜欢画工笔画——追求课堂的精巧,甚至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在课前都精心设计因而胸有成竹,对这样的老师我充满敬意。但我不愿意画工笔画,而更愿意“大写意”,愿意课堂上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最能激发我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李节:有不少公开课的设计非常讲究,每个环节甚至每一分钟都做精心安排,往往让人觉得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您怎么看待这种课及其影响?李镇西:我特别反感这种“完美”而虚假的公开课。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也很虚假。这一方面有违教师道德,另一方面等于是公开地对学生进行作假示范!这样虚假得“完美无瑕”的公开课至今还在不停地演示着,这究竟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什么后果,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而已。特别是“借班上课”的公开课,教师的设计更精细,更精密,因为要掌握“主动权”啊!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如果是在本班上课,一般来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与素不相识的学生“水乳交融”。不管教师多么“机智”,最后都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思想框架之内;学生不管在课堂上多么热闹,显得多么有“主体性”,其实他们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约地都成了教师表演的道具。当然,这也怪不得教师。试想:连“知己知彼”(在教学上就是师生互相了解)这个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我们从参加教育工作第一次备课起就被告知必须“备”学生(这个学生可不是抽象的整体,而是具体的个体)——教师怎么能上课?但这课又必须上,那当然就只有由教师制定一个比较完美而又巧妙(即看不出痕迹)的教学框架,包括设计一系列“问题”,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得不提前做好“预制板”——于是教师完全掌握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游刃有余”。但后果是,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了,个性被扼杀了。在一些地方,老师上这样的公开课,叫“做课”。好一个“做”字,用得十分准确。别人要“做课”我管不了,但我可以管住我自己。所以最近几年我谢绝了很多“做课”邀请。我说:“要听课,可以到我班上来,我的教室大门随时向任何想听我课的老师打开。”李节:您为什么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存在的不足?李镇西:傅雷先生曾在其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卷首语中这样写道:“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如何对待”,不仅仅是指想方设法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主要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李镇西:语文学得好不好,不能只靠语文课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