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第一篇:李白诗中的月意象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丁晓明内容摘要: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常以明月入诗,给明月注入了丰富的内蕴。他的诗中的明月意象主要体现为: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二、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认和批判,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三、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诗人人道主义思想感情。总之,李白在盛唐的朗月里沉醉放歌,李白的诗篇也将与明月永生!关键词:李白明月意象性格追求人生理想品质黑暗光明批判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才气、激情以及生命全部融入某一对象时,这一对象必将成为这个人的“独物”,进而成为人所共仰的“神物”。正如向日葵属于梵高,虾属于齐白石,交响乐属于贝多芬,月亮应属于李白。李白的一生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特别的,如同图腾般的崇拜情结,诗人的一生也仿佛和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互相视对方为知音与挚友,将对方作为情感诉说的对象,诗人将人生的喜怒哀乐诸般心绪都诉之于月,常使得人与月共喜,月和人同忧。月亮成了反映和负载诗人无限情思的“心灵多棱镜”与“心灵多媒体”。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李白咏月,不像别的诗人仅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优美的篇句构织成一个特殊是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能从中看见诗人自己的活动。李白最喜爱的月下活动室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泛月:“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李白泛月诗的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泛月时他还经常想起王徽之乘兴访载的轶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致:“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泛舟》其中)。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的描绘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写出了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人民群众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因此李白写得最多的是月下饮酒——即所谓醉月,此类名篇不胜枚举,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眺楼饯别》等均属此类。这种清狂的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其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以上所说泛月、醉月、步月,意境极其优美,要之还在写实,另一类作品则是完全寄兴于想象,表现他狂放的性格,开阔的胸怀,渴望自由的思想,如:“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可乘,可揽,可寄,都是李白的发明,大胆的想象传达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但最有趣的发明还是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洞庭游》其二);“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诗中以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过苏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有这样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中表现的虽是游子思归的传统主题,但将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夜浩瀚悠远,静谧瑰丽的境界中,以如梦如幻般澄澈优美的境界略带凄凉伤感而绝不消沉颓废的音调,对青春年华和生命宇宙的理性思考,这两首诗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造化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乃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恼;表述的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我们读书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感伤,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矛盾

Wi****m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