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研修规划 第一篇:校本研修规划研讨主题:如何使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研讨内容纪要: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旬邑县2014年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旬邑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全县校本研修推进会上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师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是校本研修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开展,下面给位谈谈自己的看法。发言一:我先说说目前学校的现状: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7名。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学历为31人,大专学历为16人。从年龄结构来看,50周岁以上的教师有9名,占19%,35岁以下的教师28人,占59%。从职称来看,高级教师8名,占17%,一级教师21人,占43.5%。2003年我校由原中心校和马栏中学合并为九年制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校本研修层次不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教师专业理论素养还不高,教育观念自我更新的能力不强,课程开发和教学创新的能力不强,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研修工作,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努力培养以支理念新,业务精,素质硬的骨干队伍。发言二:校本研修的内容应以教师、学校、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把加强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首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修:(1)师德教育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师表工程”,使师德教育序列化、制度化。切实加强学校师德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形象。组织教师以学习教育理论为根本,以格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培养教师具有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为重点,开展序列化教育。(2)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要求老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我校将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采用论文交流、案例教学、主题研讨、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途径落实这一培训。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特别是对新任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指导,使其尽快成长。发言三: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研究等的研修模式。(1)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研究、吸纳、内化,把理念学习放在突出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用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实践夯实理论基础。(2)实践反思。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实际、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对象,以专题反思、案例交流、观摩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切入点、结合点。认真抓好教学技能培训,以示范、讲解、研讨、训练等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3)同伴互助。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质量分析等活动,强化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同伴协作、相互交流,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的“帮学帮教”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达到教师间互动,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发言四:1、建立校本研修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校本研修考核。2、建立校本研修的有效激励与制约机制。学校将把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校本研修手册等作为校本研修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建立全体教师研修个人档案,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反映每位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情况。3、为校本研修提供经济支撑。研修资金一方面用于订阅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教师的进修、外出培训学习等;另一方面用于奖励在校本研修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小结:通过组织学习,努力将教师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全面教师。这对提高学校的全面进步很有必要。第二篇: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2007——2011)继续教育规划》、《义务教育法》等文件为依据,以《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2007——2011)继续教育规划》为指导,以提升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为中心,积极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注重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社区党支部的团结协作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适应社区各阶层人群需要的教师队伍,为和平区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工作目标(一)以“爱与责任”为核心,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二)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以服务

玉怡****文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