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第一篇:校本课程实施计划黎明中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黎明中学2012.8黎明中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美术制作课、心理咨询课和国学课作为校本开发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二、课程基本理念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三、课程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人格健全、有品位、有内涵的新一代中学生,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2、国学启蒙必读3、美术制作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四、课程实施及建议:1、课程教学结构: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成果展示师生评价2、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3、课时安排:美术制作课每周1课时,国学启蒙必读每天晨读十分钟、每周一节阅读品析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两次讲座。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专业活动教室。五、具体目标:1、必背《国学启蒙》。2、选读书目:古典文学及国学内容。各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书目,每学期读书至少在两本以上;3、每学期完成一件自己满意的美术制作作品上交。4、每学期认真组织两次心理辅导课。六、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1、精心准备、认真上课。2、开展相关验收评比活动。3、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4、检查学生晨读,并随机抽查学生的读书效果。5、五月份召开“读书汇报会”,检查读书实践活动。黎明中学2012.8第二篇:校本课程实施计划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设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主体性,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课程;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开发和实施课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开发和利用课程;(2)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这是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3)发展性,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4)全面性,人的发展应是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最到最快、最充分的发展,校本课程要服务这一全面的发展。(5)实用性,国家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法体现面对具体学生的实用性,通过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现乡土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途径。二、校本课程开设原则个性化原则: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校本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据学校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物质条件,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全面化原则;全面化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三、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根据地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另外,老师参加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四、校本课程开设的结构与门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Ja****2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