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桥之思教学设计 第一篇:桥之思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桥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2.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珍贵。并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珍贵。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桥之思》,看看作者由桥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文章总共有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请生回答)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深刻含义。1.学习第一部分。(1)生自读第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组内相互说说)生:我知道了桥的功能、样式和材料。师指名分说桥的材料、样式和功能(相应播放课件)(2)过渡:桥的功能除了这些,它还有什么作用呢?2.学习第二部分。(1)生自读第二部分,并思考问题: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它还有什么作用呢?(课件出示)生汇报: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2)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哪两种桥?并请生画出体现这两种桥美的词语。生汇报并齐读这些词语。(3)带生欣赏九曲桥和立交桥。(课件出示图片)请生找出体现九曲桥和立交桥特点的词语。(回旋别致、巍峨雄伟)(4)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描写这两种桥的句子美美的读出来,并全班展示。相应分组读,男女读。(师适当点播)(5)带生欣赏我们生活中各种造型的桥!(6)过渡:这些造型优美的桥都是我们看的见得,是有形的,但在作者看来,有一种桥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是什么桥呢?3.学习第三部。(1)学生快速浏览第三部分。并回答:无形的桥。(2)师:这座无形的桥由什么构筑起来?又存在于哪里呢?生再读并指名回答:(引读: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这样的桥存在与心灵与心灵之间„„(3)生活中,你们从哪儿感受到了心灵、民族、国家之间这种信任、尊重的心桥?师出示课件举例说明。和同学之间通过帮助建立起来的友谊之桥。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并汇报。(师播放相关图片,帮助生理解)(4)由此可见,构筑这样的心桥多么重要,所以作者说:(读)这样的桥越多„„三、拓展升华。同学们,生活中路桥必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的社会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部分。四、总结。这节课不仅让我们懂得了桥的文化源远流长,更明白了要用美好的字眼去构筑心灵之桥。希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老师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第二篇:桥之思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①上网收集关于各种桥的资料。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③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二、教材分析《桥之思》是北师大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樊发稼。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诗语言优美,凝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引发人的思考,让人们领悟到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三、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和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珍贵。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激趣、品读感悟、拓展升华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实现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㈠、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之思》这篇课文,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掌握了字词,谁来谈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㈡、情境导入:师: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百度搜索58C%25E6%25A1%25A5%2Fxgtupian%2F1%2F0&W800&H600)桥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看了一座座造型优美的桥,著名作家樊发稼有了怎样的遐思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之思》。(板书课题)㈢、品读感悟:师:首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标注自己读书的体会。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淑然****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