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1万字
约58页
0
5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docx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

第一篇:植物资源化学总结第一章绪论1、植物资源的概念:广义:植物资源是地球上或生物圈内一切植物的统称。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狭义:经过人类生活或生产实践活动,筛选出来的某些植物种类,可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料,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生产价值的再生资源。2、次级代谢产物:3、国内外植物资源化学发展概况:前景很好。4、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1)在思想认识上,要牢固树立资源保护和永久持续利用的意识;(2)在开发利用某种资源植物的同时,采取传统的方法建立生产基地,通过选育、引种驯化或组织培养生产大量苗木。进行大面积人工栽植以促进资源再生;(3)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支持、组织和指导农民栽培其所需资源植物;(4)利用植物细胞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各种次级代谢物质。5、植物资源化学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意义我国为天然药物大国,但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仅占2%左右的份额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6.1%,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植物资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6、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章植物化学成分的预试一、预试方法1、系统预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植物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2、单项预试--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3、它们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然后进行各种定性反应。有时可进一步结合化合物的酸碱性不同,采用酸或者碱处理,使其再为含酸性、含碱性及含中性的化合物部分。各部分的沉淀反应或显色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层析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可能含有那些类型的化学成分。第一节预试目的和对样品的感官观察与判断1、十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碱类、黄酮类、甾体类、糖苷类、苯丙素类、醌类、萜类、鞣质类、脂质类和挥发油类一、预试目的--植物体内存在哪一类或哪几大类成分二、感官观察与判断1、植物材料的产地、生物学特性和分类学鉴定等。2.颜色:断切面-橙黄,棕黄色(羟基蒽醌类)、白色粉屑(淀粉或糖)3.嗅觉:若断面有油点并伴有特殊香气,除可能含油脂外,还可能有芳香油、香豆素、内酯和某些挥发性成分存在。4.味觉味苦--生物碱、糖苷类、苦味物质收敛性涩味--鞣质甜味-糖类、甘草皂苷存在酸味且凉爽--柠檬酸、苹果酸等三、预试溶液的制备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第二节定性鉴别的一般原理一、鉴别注意事项1、根据各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各成分能被提取出来。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3、待检测样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4、提取液较浓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二、显色反应(显色反应是定性鉴别中常用的化学方法,其原理是植物化学成分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溶液中进行或薄板层析或纸层析或在点滴板中进行)1、络合反应:植物化学成分与金属盐类形成络合物显色,如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可呈现出不同颜色。这是由于Fe3+络合物[Fe(H2O)5Ar]2+所致。2、缩合反应:如糖与α-萘酚-浓硫酸反应产生的缩合物呈紫红色。3、氧化还原反应:氯化三苯四氮唑在加热的碱溶液中,能被还原性糖还原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而生成红色沉淀。4、重氮化-偶合反应:芳伯胺类与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再与酚类、芳胺等偶合生成有色物质。三、荧光鉴别物质经光照后荧光的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发荧光,如:叶绿素、血红素、生物碱、蛋白质;第二种是诱发荧光。化合物本身不发荧光,但在与某些金属形成络合物后,就呈现荧光。最常见的是芳环上具有两种可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功能团,如〉C=O、—OH、—N—、—SH、—NH2等。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加Al2O3在紫外光下显强荧光。甾族化合物不发生荧光,但经浓硫酸处理后可呈现荧光。具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植物资源化学总结

文档大小:5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