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楹联教学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楹联教学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7万字
约32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楹联教学教案.docx

楹联教学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楹联教学教案

第一篇:楹联教学教案1、教师:同学们好,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1字句相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行对意联)2、教师:其实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好多对联的,只不过我们在没有接触对联知识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一副对联而已,大家看看这样的几副对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教师:其实对联无处不在,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古诗当中,大家再看看这样的两幅对联。一起读一读成功花朵亮明艳奋斗芽儿浸泪泉刻舟求剑,教条主义。度势审时,辩证思维师: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对联与哪篇文章有关吗?是的,这两副对联啊,是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其实我们对联创作的天地可广阔了,其作用也很多,像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从两首诗中提炼出的中心思想。4、我知道同学们刚接触对联,让你们去创作对联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有简单的入手,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精心选择了这样的几道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对联的规则,看看怎么做?改革吹(),和谐奏凯歌(新曲新声)窗前莺对语,帘外燕()(飞舞双飞)四时花似锦,()皆春。(万里祖国)一轮秋夜月,()晓天星(几点几颗)5、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的对联规则,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了,真的很好。看来这样的选择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接下来,老师给你1们再来点稍难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啊补充完整黄鹂鸣翠柳,白鹭上()()千竿竹,家藏万卷书。6、教师:同学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看看这样的一道连线题,看看你能连对几道题?一线之缘连句成联祖国山河美歌人寿年丰晚霞明似锦喜气到人间竹影摇风雨人民力量强同心兴大业春雨细如丝春光回大地携手振中华庆民安国泰花溪入画图7、教师:看来老师真的低估同学们的智商了,老师真的要加难度了啊。有没有信心挑战?下面,我们再来点有难度的创作上联:();弃之可耻。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8、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了感谢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几个对联趣事。(一)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二)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三)2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四)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9、布置作业“施耐庵收徒”。话说明朝时候有个姓刘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公施耐庵大人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县城里,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去拜师学艺。施公见了刘家这三条汉子就说,想跟我求学不难,但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谁够聪明,我就收谁做学生。说罢,施公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接到卷子后,老大泼墨挥毫做文章,老二摇头晃脑赋诗文,老三一动不动坐桌旁。不多久,施公命人来收考卷,老三这才提笔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算是交了张“白卷”。结果,施耐庵反倒只收了老三刘斌当学生。请猜一猜,施公凭什么认为刘斌最聪明?结束语。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对联课。我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第二篇:三年级楹联教案第一课有趣的平仄(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学会对对子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对联平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教学过程: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1、师提问学生有关对联的一些小知识。2、说一说——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桃符。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的神萘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萘”、“郁垒”的名字。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命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楹联教学教案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