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docx / 文档详情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2万字
约45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docx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

第一篇: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本课程讲授按每周4学时安排,全学时共54学时。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一、绪论(4)二、纯培养和显微技术(3)三、微生物类群与形态(10)四、微生物的营养(3)五、微生物的代谢(4)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4)七、病毒(4)八、微生物遗传(8)九、微生物与基因工程(2)十、微生物的生态(4)十一、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4)十二、感染与免疫(4)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教学内容〗1、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2、本学期的教学安排3、微生物与我们4、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5、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思考题: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第2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1无菌技术1.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1.3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1.4单细胞(孢子)分离1.5选择培养分离1.6二元培养物2、显微镜和显微技术2.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2.2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思考题: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第3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学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内容〗1、真细菌1.1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1.2放线菌1.3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1.4粘细菌(myxobacteria)1.5蛭弧菌(Bdellovibrio)1.6蓝细菌(Cyanobacteria)2、古生菌2.1概念的提出2.2细胞形态2.3细胞结构3、真核微生物3.1霉菌3.2酵母菌思考题:1、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2、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1.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nutritionaltypes)2、培养基2.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2.2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3.1扩散(diffusion)3.2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3.3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3.4膜泡运输(memberanevesicletransport)思考题: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代谢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教学内容〗1、代谢概论2、生物产能代谢2.1生物氧化2.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4能量转换3、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3.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3.2次级代谢的调节思考题: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教学内容〗1、生物生长的测定1.1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2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2.1生长曲线2.2同步培养2.3连续培养3、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3.1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3.2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思考题: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第七章:病毒〖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病毒,包括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的生活周期,掌握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原性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概述1.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武大微生物教学大纲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