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共5篇) 第一篇: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苏建村[2007]134号)各市、县(市)规划局、建设局(建委):为加快镇村布局规划实施,满足农民建房需求,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抓好贯彻落实和检查督促,切实做好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农民按照规划有序建房。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一、基本任务依据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村庄布点,安排村庄的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当前农民建房规划管理需要,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建设。二、规划依据1、乡镇镇村布局规划2、《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年试行版)》3、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三、技术要点1、尽量采用现势地形图,一般比例尺不小于1/2000。2、预测村庄用地规模及用地拓展方向,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3、确定村庄居住、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布局。4、确定村庄主要道路框架。5、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1)住宅。明确住宅设计原则(包括居住模式)、建设标准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2)公共设施。应明确配套设施的标准、类型、项目和控制指标,确定其布置的方式,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3)基础设施。应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的标准、等级、规模及位置,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6、明确村庄近期建设内容。四、成果要求1、规划说明,简要说明图纸表达的内容2、现状图3、平面布局规划图4、基础设施规划图五、验收和审批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必须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完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由县(市)建设局进行验收,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第二篇: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2007年)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一、基本任务依据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村庄布点,安排村庄的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布局,满足当前农民建房规划管理需要,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建设。二、规划依据1、乡镇镇村布局规划2、《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年试行版)》3、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三、技术要点1、尽量采用现势地形图,一般比例尺不小于1/2000。2、预测村庄用地规模及用地拓展方向,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3、确定村庄居住、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布局。4、确定村庄主要道路框架。5、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1)住宅。明确住宅设计原则(包括居住模式)、建设标准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2)公共设施。应明确配套设施的标准、类型、项目和控制指标,确定其布置的方式,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3)基础设施。应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的标准、等级、规模及位置,并确定近期建设内容。6、明确村庄近期建设内容。四、成果要求1、规划说明,简要说明图纸表达的内容2、现状图3、平面布局规划图4、基础设施规划图五、验收和审批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必须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完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由县(市)建设局进行验收,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第三篇: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1.2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1.3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1.4指导思想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1.4.2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1.5规划原则1.5.1依托城镇,城乡统筹;1.5.2集约用地,提高效率;1.5.3规划引导,重点倾斜;1.5.4产业支撑,带动发展;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1.5.

猫巷****熙柔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