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8万字
约65页
0
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docx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

第一篇: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知情心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①具有旺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③具有心理行为。④具有正确的自我独立生活人际适应境的能力;⑧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3.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27)①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a.专c.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②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70)①态度定势的形成: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定势的作用较为明显;②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③道德情感的培养: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a.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④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a.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b.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c.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⑤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⑥道德行为的养成: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a.掌握道德行为技能;b.训练道德行为习惯)。5.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P17)①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②因循式教学——不懂得如何有效教③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P231)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思想性和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8.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P7)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9.简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P54)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b.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C.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启示: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P142)①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②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③动机强度(动机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④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⑤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⑥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1.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P217)①相似吸引;②互补吸引;③仪表吸引;④1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学习观:a.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b.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c.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方法(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强调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的信息,引发原有认知结构调整,建立的新结构)。15.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P139)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①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关系分布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16.简述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P88)①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

文档大小: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