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3.8万字
约67页
0
5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docx

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

第一篇: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走出手机的困扰讲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带手机了吗?然后我们在思考5个问题。1.你是否经常无意识看手机?2.你是否会有电话铃响或震动的幻觉?3.你是否总是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会感到不适应?4.当手机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无法连到网络时是否心急气躁?5.每天睡觉前是不是必完手机?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对手机过度依赖,应该重视起来。信息时代,手机的广泛应用,使人与人之间联络更密距离更短生活节奏更快,办事效率更高,这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手机给我带来的都是正面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特别是今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把手机的功能进一步扩展,人性化的程度进一步丰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产生了影响。对于我们这些岗位有特殊要求、行为有特殊标准、思想有特殊约束的军人来讲,手机的使用更要有严格规范,违规使用、过度依赖导致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近年来、在营院里弓着腰、弯着臂、全神贯注于掌中手机的“低头族”是不是越来越多?抓住一切时间聊网友、刷微信的“网聊圈”是不是越来越大?平时少言寡语、死气沉沉,拿起手机生龙活虎、眉飞色舞的“手机控”是不是越来越重?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很多官兵对手机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正常工作生活必须的范围,有事甚至沉迷于手机娱乐。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平时小时引思考,大家应该高度注意。这里,我带着大家回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小镜头。镜头一:战士小周的微信“朋友圈”分了七八个组、有近三百个“朋友”,连长不解的问他“你初来乍到怎么这么多朋友”?小周不假思索的说“绝大部分都不认识,聊着玩的”。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宅”在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里,特别是对我们伸出军营的官兵,虚拟交往的“面具”效应。时尚效应和自由联通性有着强大吸引力。现在很多青年手机里都下载了“微信”,“陌陌”等交友软件,他们不只是与熟人聊天,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软件功能结交所谓的网友,追求这种虚拟的缘分,享受网络世界虚无的情义。镜头2:远远看见几名战士坐在凉亭里休息,指导员兴致勃勃的走过去,想和大家聊几句,可走近一看,两三个人各自拿着手机互不干扰,自娱自乐。手机的用途是联络但随着手机功能的拓展沟通的功能萎缩了,面对面的交流的空间更被挤占了,这让我们想起了网上的一句流行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在一起,你在玩手机”。镜头3:士官小张是对你的“百事通”,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奇闻趣事等等,无处查证,不知所云的“爆料”,“秘史”随口变来,“生活就像新闻联播,不是换台就能逃避的了得”等网络流行语言更时常挂嘴边,一时间成了对比的时尚潮人。这些信息从哪里来?手机上网。镜头4:熄灯以后,拿着手机钻进被窝,蒙着头,瞪着眼,手指在触屏上来回飞舞......宿舍床边,弯着腰,伏着身,端着手机左滑右甩.....这些同志在干什么?玩游戏。智能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手机的便携性,即时性与网游的趣味性,丰富性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一个新鲜事物“手游”,让很多人深陷其中,乐此不疲。镜头5:这首诗什么意思?上网查!这句话出自何处?上网查!心得体会怎么写?上网查!总之一句话,就是那句广告词“百度一下你知道”。当工作和生活中面临选择和难题时,我们很多同志总是到网上寻找答案,找的多了,最后自己连基本的思考都省略了。以上这些现象看似小事,但这是出的是,在信息终端普及的环境下,官兵教育管理的一个新问题: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还是官兵管理的隐患;是官兵个人的自由还是需要约束的纪律,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第二个话题:透过现象看问题大家需要提高警惕事物都有两面性,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疑是生活的进步,但其衍生的产品,产生的负面效应需要警惕。(一)手机通信不断拓展,要警惕沉醉于虚拟世界,情感交往收到蒙蔽。手机交友软件,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随时可入的虚拟交往世界,这种交往无障碍性,不确定性,隐蔽性无形中把使用者带入心里轻松语言随意,对象假定的愿景式交往状态受到很多青年官兵的喜爱。但我们要看到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这种与陌生人交往的虚假性。带上网络的“面具”,身份可以自由生成任意编造,相貌可以由你想象而随意“整修”,话语可以天马行空不负责任,这种环境里的交往安全吗?这种“虚无”的有一可靠吗?央视新闻报道,2013年3月,北京无业者刘某,通过手机微信的“摇一摇”,认识了在报社工作的年轻李某,用微信聊天熟悉以后,刘某便谎称可以找到熟人高价置换车辆。结果李某的大众宝来被骗走以8万元卖给了拍卖公司之后刘某关机消失。李某的这次交往不仅没有换来一辆好车,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车,教训很深刻,这里我引用网上一句话,不要相信在网络的世界里会有“白雪公主”,等着你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沉溺手机危害大,劝君自制当远离

文档大小:5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