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docx / 文档详情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2.5万字
约43页
0
4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docx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

第一篇: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到沙石峪纪念馆参观指导。今天由我把沙石峪纪念馆整体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上世纪60年代初,沙石峪人民面对‚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周总理曾两次来沙石峪视察,称赞沙石峪人是当代的‚活愚公‛。为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和廉政教育,遵化市委、市政府在唐山市纪委的指导下,谋划建设了沙石峪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传承当代愚公精神,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团结拚搏,开拓创新,为建设风清气正的科学发展示范市做出应有贡献。沙石峪纪念馆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馆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由遵化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清华美院雕塑系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洪亮主持设计,唐山中实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尊重历史、资政育人的原则,在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谋划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15日开工建设,9月初竣工,投资百万元,建筑面积894平方米,展览面积1962平方米。纪念馆外部造型从正面看构成一个‚山‛字,象征沙石峪人民开山填涧,从背面俯看构成一个‚土‛字,象征沙石峪人民取土造田。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沙石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发展成果。好,各位领导请随我进入主题序厅。主题序厅:北墙为周总理、张贵顺等人物浮雕,这位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曾于1966年4月和1967年2月两次来沙石峪视察,充分肯定了沙石峪人民的当代愚公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沙石峪的关怀。这位站在总理左边的是沙石峪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贵顺,他带领沙石峪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造田,兴修水利,改变了贫穷面貌。曾参加过党的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1979年12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去世。这位站在张贵顺左边的是闫福忠,他是当时的村委委员,这位站在闫福忠左边的是赵凤兰,她是当时的妇女主任,这位站在总理右边的是闫宝玉,他是当时的大队长。他们都是当代愚公的代表人物,为沙石峪做出了重大贡献。浮雕基座镶嵌‚艰苦奋斗继往开来‛八个大字,点明纪念馆的主题。浮雕西侧为前言,说明建设纪念馆的目的意义。浮雕东侧为《当代愚公换新天》曲谱及歌词,歌颂沙石峪人民战天斗地的当代愚公精神。东墙为沙石峪新貌,南墙为原新华社记者东生所写长篇通讯《看愚公怎样移山》,西墙为周恩来、李先念、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石峪的赞誉。好,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左边走。第一部分:立下愚公志深山展宏图。沙石峪位于遵化市区东南20公里处,地处山区。解放前,这里是一个‚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老百姓过着‚野菜枣糠填肚皮,数九寒天没棉衣‛的悲惨生活。最初这里的名字叫做大狼峪北沟,因这里无水少土,尽是石头,才顾名思义起名沙石峪。1942年,沙石峪建立了以张贵顺为书记的党支部,1947年获得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但是,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缺水少土的状况没有改变,人民生活依然比较贫困。从1949年开始,沙石峪刮起了下山风,全村大多数男劳力几乎都外出做工,地都撂荒了。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51年,他带领农户,创办了全村第一个互助组,此后又创办了16个互助组。1952年,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了粮食产量,人民生活有所改善。1957年,张贵顺到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通过学习毛主席对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的批示,决心做当代愚公,移山造田,改造家园。他临走又去书店‚请‛了50张毛主席画像,他要让沙石峪家家户户贴毛主席画像,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回到遵化,他找县委书记曹寿山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曹书记很支持移山造田的想法,并给他一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愚公移山》。张贵顺回到家里,小草房里早挤满了人。他把毛主席画像庄严地捧给干部群众,然后把《愚公移山》高高举起来说:‚看见了吧,这就是毛主席的书!‛随后,组织人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学到动情处,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去移山。好,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前走。第二部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制定移山计划的第二天,张贵顺就领着大队长阎宝玉和民兵连长李凤元到南山沟的两座山下搞测量:从沟底到山顶均是4丈多高,劈掉两个山头正好填平山沟造一片好地,于是,青年劈石,壮年搬运,老年砌坝,妇女和孩子们在石头缝里搜土垫地,经过几十个昼夜的会战,沙石峪第一块人造平原诞生了。兴修水利:解放前,沙石峪的穷苦人每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背着水葫芦、担着水桶,到五里外的大老峪取水,生活十分艰难。刚过门两天的赵凤兰,怕把那件爹娘东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

文档大小:4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