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观后感(合集五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2万字
约20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合集五篇).docx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合集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合集五篇)

第一篇:河南博物院观后感河南博物院参观感受走进河南博物院之前,心里一直在想,一件件的历史文物,和线性发展的历史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些文物算历史巨人走过时光之路时留下的脚印么?其次,想到河南,我就想起人们在总结河南的特点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河南在中国的地位,正相当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这句话正好总结了河南的特征:在中国,河南经济总量很大,但是人口众多,人均经济水平低;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在南宋前后,河南在历史上的光辉就渐渐隐没,而中国也正是在相当的时间里开始褪色;河南与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各自的大环境中,却又拥有比较多的负面评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巧合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走进了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的最基本的大型陈列为《河南古代文明之光》。它由“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几部分组成——从这些名称中,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河南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沧海桑田,兴衰流变。在“文明曙光”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小小的骨笛。出土于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它是用鹤类动物的腿骨钻7个音孔制作而成。这支骨笛证明早在七八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明了七声音阶。我想到《史记》里记载过,黄帝派乐师到昆仑山采竹制笛的传说。到孔子时代,他还能听到《韶》音。对孔子来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一个人精神能前往的最高境界。而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听到当时萦绕在孔子梁间的这首“神曲”了——但我似乎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繁华,正从这7个小孔中飘散出来。在馆内行走,移步换景,一步既是百年。很快就看到了以前只在传说中才略现其影的莲鹤方壶。资料记载它制成于春秋时期,1923年8月25日出土。为河南博物院第一批收藏品,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的先路。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只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莲鹤方壶所在的时代,正是河南在中国极为鼎盛的时代。也正因此,展馆名字叫“三代辉煌”。从这个名字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段历史在我们河南人心中是多么的骄傲。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一大批青铜器,让整个展馆都透着久远的气息,让人感觉自己就站在三千年前的雄风中,沐浴着历史最清晰最闪耀的晨光。在所有展馆中,最让我期待的是唐代的部分。我曾经有幸去敦煌莫高窟内一睹这座东方艺术殿堂的尊容。我们能看到的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唐代的部分。在《莫高窟》一文中,余秋雨写道: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唐代的这种有如神助的炫彩是中国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是在馆内,多少有些遗憾。因为我们的博物院内唐代展品并不比其他时期突出。其实这也好解释——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安,所以留存下来的主要文物也主要在今天的陕西。但是让人自豪的是,洛阳在唐朝作为能与长安比肩的“东都”,依然拥有着巨大影响力,是那个时期广阔的中华版图上另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馆前的介绍中有一段文字:隋唐东都,巍巍洛阳,万国衣冠、八方咸集。运河帆楫充流,丝路驼队络绎。作为洛阳人,怎能不为之自豪?唐王朝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使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据资料记载,这时高僧辈出,译经大兴,宗派并立,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原是当时佛教传播的主要区域,以洛阳龙门奉先寺为代表的佛教造像,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推向了最高境界。所以河南各地遗存着大量佛教遗迹、遗物,其中又以洛阳地区居多,向以后的世代传递着唐朝的盛世梵音。北宋无疑是河南在中国的地位最崇高的时期。而中国在世界上最领先的时期也是同一时期。虽然北宋的民族政策与外交政策一直为史家所诟病,即便如此也难以掩去北宋时期我国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北宋的先进性,最集中的体现在一副《清明上河图》中。据资料,北宋末年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5.28米,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郊野、汴河、街市的人文和自然风貌。画中街市交错、车马塞衢、人流如织、舟船相衔。在河南博物院内,有一座巨大的沙盘模型。它是《清明上河图》的具体再现。看到眼前这座微缩的城市,我彻底震撼了。看到立体实景的感觉与平面的画卷感觉更深刻。那些站在城市中的人物模型仿佛正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有白发长者,或是红衣少年。或有忙忙碌碌的市井小贩,甚至我还看到了围观艺人表演的垂髫稚子。而我,就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合集五篇)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