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2万字
约20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docx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

第一篇: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摘要:李贽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提出了“童心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领域独树一帜。李贽的诗歌传世不多,但其诗歌创作有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童心说”的特点。他的诗歌不仅有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作,也有珍视亲情友谊之作,还有对其人生遭遇的感慨。而其诗歌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平白朴素,不拘泥于形式。关键词:李贽;诗歌;童心说;艺术特色李贽,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泉州晋江人。他提出了“童心说”的文学理论观念,他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认为童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到外界干扰时毫无做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去童心,就是失去了真心,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由此可见李贽对童心的重视。他这一文学理论对其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贽诗歌的形式不拘泥于一般诗歌的格式,有些诗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句或律诗。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打破常规的诗句,他会在七言诗中穿插五言诗句。例如《过桃园谒三义祠》“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岂无重义者,时来恒有白头吟。三分天下有斯人,逆旅相逢成古今。天作之合难再寻,艰险何愁力不任。桃园桃园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兄弟?千载原无真兄弟,但闻季子位高多金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①,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中间也有“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的一联五言诗句,以表现他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敬佩和感慨。而诗的尾联“千载原无真弟兄,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用了长达十七个字的句子,将桃园三义士真挚的友情与苏秦之妻嫂重金钱而轻亲情作比较,感慨当下社会人们已经不能像桃园三义士那般单纯的交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重情反而重利。这么长的句子,读起来无丝毫的拗口之感,原因就在于诗人内心激荡着真挚的情感,不用如此长的句子就不足以表现其心中的感慨。李贽的诗①《续焚书注》,张建业、张岱注,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歌没有刻意去模仿唐宋的诗歌体制,而是遵循了其内心的真挚情感,根据情感的变化选择适合情感抒发的诗句,而不在意诗句字数的多寡。李贽对是个体制的打破,正是他对本心的追随,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对其“童心说”理论的一种实践。作为一位思想家,李贽敢于大胆怀疑封建社会的传统教条,其言行被当时的统治者和世俗之人目为“异端”,而且他又过着妻离子别、出家在外的生活,在时人眼里他似乎是个不近人情的人,但他却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所以他的孤独之感和精神上的压抑常常抒发于诗歌之中。在李贽的诗作中,对其自身遭遇的叙述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此外,他创作了有关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内容的诗歌,以表达他真诚的情感。李贽生活在明代晚期,国家动荡不安,社会风气重利拜金,政府官员腐败黑暗„„而李贽又是一位性情中人,由此造成了他坎坷的一生。李贽于二十六岁考中福建乡试举人,三十岁出任河南辉县教谕,开始步入仕途。此后几经升迁,至五十一岁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辞官。在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关怀现实,勤政爱民。辞官之后他云游四方,访友论道、聚徒讲学、著述立说,而且抛家弃妻,落发为僧。《独坐》一诗,是他孤独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②诗人以客居他乡,平常的独坐情景为题,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来客的渴望,对朋友的思念,对家乡的怀念,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信心,这是诗人对晚年独居生活和其孤傲性格的写照。正因为他常年离家、独自生活,李贽对亲情的怀念与友情的思恋在其诗歌中表现的真切动人。在《夜半闻雁(其三)》中也写道“独雁虽无依,群飞尚有伴。可怜何处翁,兀坐生忧患。”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是真挚而丰富的,每有友人来访他都喜出望外,例如他的《喜杨凤里到摄山》写道:“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表现了他对杨凤里来做客的喜悦之情以及关切之心。而李贽对亲友的真切感情,在他的悼亡诗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诗无论是悼念朋友、弟子,还是悼念妻子、儿子,都写得哀痛无限,感人至深。在其《哭贵儿(二首)》中“汝妇当更嫁,汝子是吾孙。汝魂定何往?皈依佛世尊。”“汝但长随我,我今招汝魂。存亡心不异,拔汝出昏沉。”④表现出他对儿子逝世的一种悲切之心。在《哭黄宜人》组诗中写道“结发为夫妻,恩情②③《续焚书注》,张建业、张岱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析李贽诗歌的艺术特点(最终版)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