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6万字
约29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docx

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

第一篇: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现状1.1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古已有之,但那时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未被破坏,尚未构成危机。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经济飞速发展的2O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扩展为全球性,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演化为第二代环境问题,从影响当代人的生存恶化为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化学药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含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大气污染为例,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国际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中,五件直接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2.1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思维自近现代以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牛顿一笛卡尔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现代人日益认为人就是宇宙的主宰;只有人才是主体,非人的一切都只是客体;主体可通过认识客体操纵和征服客体。在这样的思维框架内,世界被分为人和自然,物质与精神两个主要部分,强调二者的差异和区别,将物质理解为非生命的,将自然理解为非能动的。这种对世界的分裂性理解忽视了世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于是,人类开始以精神的独立和物质世界最终分离,人类的物质存在基础被精神所取代。人们无法体认人对自然的责任,无法体认人类应该做对自然有益的事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化了人的作用和地位,弱化了自然,自然处于被征服、被利用的境地。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为环境恶化的发生提供了哲学和文化条件。天人合一的内容和思想(一)人是“天”的一部分,“天”是人的一部分,中国儒家理解的“天”不是上帝,也不是绝对超越的精神实体,而是自然界的总称,但是有超越的层面。其“形而上者”即天道、天德,便是超越层面;其“形而下者”即有形的自然界,便是物质层面。但在中国哲学中,“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不是分离的两个世界,而是统一的一个世界。儒家认为人最初的一切都来源于“天”,自然天地是人类的父母。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观点的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可见,人是“天”的一部分,人的生命、知识、审美、道德和价值的获得,都是来自于“天”。苟子提出的“天人相分”的观念,是为了说明人除了具有自然物的一般属性以外,还有不同于“物”的属性。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里的“天”主要是指“天命”而非指自然。战国末年儒生编的《易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与天地合德”的思想。所谓与天地合其德,是指人与自然界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这里的“天”就更加突出了自然和自然界的意义,“先天”是指在自然面前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后天”指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不违人,人不违天,这就是天人相互协调。这种天、人协调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居于主导地位。老子最早提出“天道自然”的观点。所谓“天道自然”,也就是崇尚像自然界那样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境界。老子不信“天命”,提出“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以道为宇宙运动的规律,所谓“反者道之动”。这说明以道为基本范畴的老子哲学,首先是从自然出发,同时落实到人生。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云,“行为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为德。道和德的关系是合二为一的。”道偏重于从自然(天)立论,德偏重于从人生(人)立论,自然、人生不可偏废,是关于道的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哲学。庄子更明确提出“天与人一也”,“以人合天”的主张,他倡导“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企图通过“天与人不相胜”的途径,实现人向大自然的回归和人与自然的统一。针对当时社会人道违反天道的现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论的提出,是为倡导人道合于天道。天人合一对环境的诠释首先,“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方式启示我们从整体上来看待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承认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合一是以“相分”为前提的“合一”。这与工业文明的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儒家认为的“天”或“自然界”是一种伦理价值意义上的天不仅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意义,认为自然界是人和自然万物生命的总根源,同时也是人和自然万物价值意义的总根据。人不仅是自然界生命化育的结果,同时也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担者,实现者。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成就自然界“生生之德”或“生生之道”。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一个与天、地并立为三的“参赞化育”者。人的主体能动性不是在合一中消失而是参与天地的化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主动地以人合天,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伦理价值含义也启示我们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应以价值判断为主以真理判断为辅。“天人合德“也是”天人合一”的重要表现形式。这里的“天”被理解为具有人文价值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