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7万字
约29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docx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第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科,也应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构建激励机制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教学工作都围绕考试分数展开,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能力的高与低、强与弱一概不问。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好与坏也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这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中学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同时也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抑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历史学科一直被视作小学科,被打入冷宫不受重视,这就限制了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削弱了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要转变教育的观念。具体在历史教学中,就是要实现几个转变:第一,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发展学生智能、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为主。第二,变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中心。第三,变注重教学的结果为注重教学的过程。第四,变侧重教学内容为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五,变注重学生的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为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变注重少数优秀生、尖子生为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起点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第七,变教学式为导学式,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八,变培养知识性人才为培养研究性人才,诱导学生的研究意识。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在教学中针对全体学生,必须建立一个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大量事实证明,在历史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中,智力因素并无明显不足,而其表现薄弱的常常是非智力因素。其中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厌学、怕学、恨学,信心不足,自暴自弃。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将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各项任务。二、中学历史教学中构建激励机制的方法和原则(一)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激励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感兴趣的知识上。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对学习起着驱动和激励作用。当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在历史学习中,通常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一些有趣味的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战争的场面、民风民俗、趣闻掌故等。如岳飞、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林肯、华盛顿、一战、二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南京地名的演变、燕子矶的传说等。这些感性的历史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刺激了他们的神经,引起他们的兴奋,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历史,这就是感受性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一种持续性的动力。例如,大部分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很感兴趣,但仅仅是对战争的场面和经过感兴趣,而对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却毫不关心,无法对历史现象进行本质的分析。对此,教师应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抛砖引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方面过渡,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关心的已不是一般的历史现象,而在于思考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这种理性志趣已成为一种持久稳定并不断强化的志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历史学习就会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常常会提出一些比较深刻的历史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这时的老师就应该抓住机会,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促使其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尊重学生主体,形成主体意识: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本不管学生学了多少,听懂了没有,并“强迫”学生接受自己或者书本的论点,不允许有任何疑义。素质教育要求必须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现“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尤其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实现由自主的主体向自为的主体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要大胆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构建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