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浅论凉州社火.docx / 文档详情
浅论凉州社火.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7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论凉州社火.docx

浅论凉州社火.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论凉州社火

第一篇:浅论凉州社火《浅论凉州社火》写作提纲董兴研【写作目的和意义】:活跃在丝绸之路重镇-武威的凉州社火,以其独特的形式,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与欢乐的气氛。本人就凉州社火的由来,结构,发展演变过程,程式内容及文化内涵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凉州社火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喜欢。让更多的人去研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一、由来传说二、传统结构三、演变发展四、程式内容五、文化内涵【结论】:凉州社火积淀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一种豪爽、纯朴、讲究礼仪而不乏风趣、幽默的民风,洋溢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特征,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繁荣、昌盛的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它将以更强的生命力,一代代演绎传播下去,愈兴愈盛。浅论凉州社火董兴研【内容提要】: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社火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而流行于武威市各县区,特别是凉州的社火以其形式独特、队伍庞大、装扮古典、表演古朴而自成一格。它明显的保留着这个丝绸之路重镇上古典西凉乐舞遗存的痕迹。凉州社火不仅是凉州人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凉州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象征。从春秋战国兴起演变到今天,凉州社火以它旺盛的生命力谱写着凉州文化的新篇章。【关键词】:凉州社火传说结构内容内涵自西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并置凉州刺史部起,凉州-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就一直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文化重镇。凉州文化遗存丰富,底蕴深厚,浩如烟海。而凉州民间民俗文化更是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与凉州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凉州社火便是凉州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本人是就凉州社火的由来传说,结构,演变过程,表演内容及经过和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浅浅的探讨,以期专家教授指正。一、由来传说相传宋朝初年,杨家将与胡寇激战于古浪峡后,退守到凉州古城——姑臧城。胡寇将杨家将围困多日,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危在旦夕。守将苦无良策,这时一位部将挺身而出,说愿意突围出去搬粮草救兵。中午时分,城门大开,只见走出一队人马,旌旗飘摇,鼓乐喧天,扮装特别。前面一伙人围着一位官府老爷打扮的人,前趋后恭。随后跟着的人有的敲腰鼓,有的击铜鼓,有的打手锣,着装犹如戏台上的武士裙钗,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其后跟着的大头队、金刚罗汉、道士和尚、名臣良将各色形象都有。最后面的一拨人则脚踩高跷,也装扮成历史人物或戏曲人物的模样。围城的敌人一看这个阵势,纷纷围观热闹。就这样,这队人马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突围出去,搬来了救兵粮草,打败了敌人,保卫了凉州城。后来,人们就用“闹社火”来纪念这次突围。二、传统结构凉州民间闹社火,一般在正月初六开始,叫“妆身子”,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叫“卸身子”。“妆身子”和“卸身子”前,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点燃一堆堆麦草火,放鞭炮,所有参与者从火上迈过去以示驱邪;会长(闹社火的组织者、指挥者)致辞并代表众人祭天、地、神。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社火的前导部分。打头的是“春官老爷”,一般人都称之为“老爷”。“春官”是封建社会对礼部的别称,掌管礼仪、祭享、贡举、外交等职。闹社火多是在春天,又是文化活动,当属份内之事。“春官老爷”是社火队的总领队,担负着统领指挥整个社火队的重任。按照民间的传统习俗,“春官老爷”必须由当地辈分大而且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担任。因此,在社火队里扮演“春官老爷”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在闹社火前,社火队(民间又称元宵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推选“老爷”,然后由会长亲自将大红请帖郑重其事地送到入选人手中。入选人为人谦虚,必须略有一番推诿,而后答应下来。为了不负众望,入选“老爷”在接到请帖后还要有一番认真准备的过程。待到社火开闹时,每天早晨社火队的人要敲锣打鼓,燃放炮仗,前往请“老爷”。“老爷”装扮齐整,欣然就位,率领社火队,红红火火,走乡串户,正式开闹。每天闹完社火,社火队的人还要敲锣打鼓送“老爷”回家,“老爷”家要设宴款待。说起“春官老爷”的打扮,还有一定的讲究。古时候,“春官老爷”的服装是朝廷命官的打扮,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蟒袍,还坐一顶四人的抬的官轿。清朝时候,则穿满清官员服装,坐七品官轿。民国时候,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架一副茶色眼镜,手执一把折扇或鹅毛扇。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另外还有道锣、探马、包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到后来,这些人员逐渐有所裁减,如轿子、马匹及仪仗执事等不再出现了,但道锣、探马、包子、门子、衙役等依然如故。增加了“陪老爷”(一般由“春官老爷”得嫡亲兄弟担任)。“春官老爷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浅论凉州社火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